狹義上的國學是指在古時候設立的學校,像是太學和國子監;廣義上的國學是指我國的傳統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等內容。國學的根基是先秦的經典和諸子百家的學問,涵蓋之廣,跨越數朝數代,從兩漢經學到魏晉玄學,從隋唐道學到宋明理學,還有詩賦漢賦等形成壹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本來的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直到?西學東漸?後形成了與戲謔相對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國學?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漢書》《後漢書》中。在南宋,朱熹還曾建立過壹座?白鹿洞國學?的書院。在這之後的很長壹段時間中,?國學?的意思都指的是?國立學校?,明朝初期改為?國子監?,教授禮、樂、律、射、禦、書、數六科。直到後來,學者們受其他國家學者的啟發,覺得本國也要研究自己的學問。於是,在五四運動之後,學者們紛紛開始了研究問題,整理國故,對國學進行總結,進行整理。
國學的分類方式主流的是按照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分成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指的就是古籍的經典著作,像是《易經》、《詩經》、《孝經》、《論語》等。史指的是史學著作,像是《史記》、《通誌》、《漢書》、《三國誌》、《資治通鑒》等。
子指的是中國歷史上創立學說或者學派的人物文集,像是《荀子》、《韓非子》、《孫子》、《老子》、《莊子》等。集指的是對歷史上的名人的個人集,相當於人物傳記,比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昭明文選》、《文苑英華》、《長生殿》、《西廂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