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在傳統教育中,“從事物中學習”是什麽意思

在傳統教育中,“從事物中學習”是什麽意思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大學,四書之二,說的是壹個人受教育的起點是“學東西”和“知東西”。也就是說,知識是從探索對象中獲得的。用這個詞來描述現代學術發展已經不合適了。現代學術的基礎是實地探索,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實驗。

然而,中國的傳統教育不重視真實的東西和知識。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使人適應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從事物中學習知識的目的是使人達到至誠、正直、修身、齊家、治國的領域,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這樣,認識事物的真正意義就被淹沒了。

大家都知道明代大歷理論家王陽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儒家對待實驗的態度。總有壹天,王陽明會遵照“大學”的指示,從“吳歌”開始。他決定把院子裏的竹子編成格子。於是他搬了個凳子坐在院子裏,苦思了七天竹子,因為頭疼而失敗。很明顯,這位先生錯把探索外部世界當成了探索自己。

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儒家的傳統觀點認為世界上有永恒的真理,真理是由“聖人”發自內心實現的。聖人知道了道理,就傳給普通人。所以經書上的道理可以“推至四海,傳萬代。”經驗告訴我們,這種觀點不適用於當今世界。

  • 上一篇:國學經典圖書有哪些
  • 下一篇:禁閉: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的結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