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與財富或知識無關。重要的是父母的道德品質。壹個人要想成長,首先要修煉自己。
中國自古以來就註重家風的養成,非常重視家規、家訓等倫理忠告和規範的制定和傳承。比如清朝中期的名臣曾國藩,以持家嚴謹得體而聞名。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風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勿以小惡而為之,勿以小善而為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樂善好施”早就體現了古人對個人修養的詮釋。
作為中華兒女種族的延續,今天我們延續的不僅僅是血脈的傳承,更重要的是發揚古人傳下來的修身養性、家庭和睦的精神財富。就我個人而言,我們家風最重要的三點是誠實守信,艱苦奮鬥,尊老愛幼。有了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已經能夠成長為壹個比以前更好的人,壹個有擔當有擔當的年輕人。同樣,我也相信在我以後的工作中,無論我在哪裏,無論我生活在什麽崗位,我都能夠繼續發揚我良好的家風,影響更多的人,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盡壹份綿薄之力。
家風正,民風正;如果民風是積極的,那麽國風就是積極的;國風正,則天下太平,民族昌盛。對於普通人來說,中國夢的實現就是弘揚家風,接地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涉及到幫助跌倒的老人時,猶豫不決就成了義務;說到尊老,優柔寡斷就成了自然;說到為國家做貢獻,優柔寡斷就成了義務;“家族文化”的傳承真正融入血液,世代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