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四庫全書》是清朝乾隆皇帝發起並指導編寫的。作為當時統治整個王朝的君主,他的曾祖父順治成功入主中原,然後經過他的祖父康熙和他的父親雍正的努力,清朝在乾隆手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甘龍從小就深受祖父康熙的喜愛。他曾經進宮陪過康熙壹段時間。康熙的文采在歷史上是罕見的。甘龍非常崇拜他的祖父,並到處以他為榜樣。他想做壹件堪比祖父的事,於是想到編輯《四庫全書》。
當然,這不是他的唯壹目的,他的另壹個目的是推動文化燃燒。這在我國歷史上並不少見。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尊儒罷黜百家,唐宋以科舉誘發文化專制,明代八股取士,清代大規模文字獄,都是典型的例子,反映了統治者對民間思想的控制。乾隆皇帝提議編纂《四庫全書》,讓從全國各地收集的書籍可以審查,那些他認為不利於統治、反叛滿清統治的書籍可以任意刪改、燒毀。
但是,我們不能認為《四庫全書》是糟粕或者是壞書,需要辯證看待。《四庫全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全書共3462種,其中79338卷,36000余冊,約8億字,令《永樂大典》汗顏。在《四庫全書》中,中國幾乎所有的文、史、哲、理、工、農、醫等學科都能找到它的源頭,幾乎所有關於中國的新興學科都能從這裏找到它的生存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