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起源: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三日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原始制度。
風俗習慣:
1、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準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
2、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壹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
3、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制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壹個圓球形,每壹片花瓣代表著壹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壹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征著純潔的愛情。
擴展資料
節日地位: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我區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梧州、玉林、賀州等壹些漢族地區。
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政府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廣西民族傳統習慣節日並放假兩天,這將有利於繼承和弘揚我區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有利於加強我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壹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同團結奮鬥、***同繁榮發展。
百度百科-三月三
人民網-自治區民委:“壯族三月三”是廣西人民***同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