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者站在被壓迫者的壹邊,贊揚了農民起義領袖劫富濟貧、消除暴力、保障和平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反抗和鬥爭的革命精神。宋江源是個仗義的人,急中生智,扶貧濟困。當他被趕到梁山後,他加強了叛軍的威信,取得了壹系列的勝利。但由於其人格的雙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義達到頂峰時選擇了妥協和拉攏,最終葬送了起義。小說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擴展數據:
《水滸傳》在標榜“忠”的同時,肯定了金錢的力量,歌頌了壹種建立在充分物質享受基礎上的自由生活理想,表現出強烈的市場意識。小說中的晁蓋、宋江、盧俊義、柴進等具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的人物,主要靠的是他們的財富和他們“以富濟人”的能力。在傳統儒家的“尊義利”信條中,“義”與“利”往往被視為相對存在;在梁山,“義”是通過“財”來實現的。沒有財富,宋江等人在集團中的凝聚力就無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