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1952至1981期間發布的有關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政策文件,都將“計算”作為壹門獨立的學科,對各個年齡段的課程內容和要求做了詳細的描述。數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體系中占據了自己獨立的地位。但1996《規定》開始弱化學科界限,提出了各領域綜合組織的內容,沒有提出學科教學的任務要求。1999新大綱根據兒童生活將教育內容分為五大領域,其中“數學”並入“科學”。相比較而言,新大綱只要求孩子“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感覺”和“構造”的結果,很可能只是壹種模糊的認識和體驗,遠非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看出,新《大綱》的表述弱化了對掌握具體知識的要求。新《綱要》與以往政策最明顯的區別是,幼兒園數學教育以“數學”命名,而以往政策以“計算”命名。“計算”這個詞無形中向人們傳遞了壹個信息,幼兒園數學就是加減法計算,這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狹隘理解。因此,命名為“數學”的新《大綱》更能體現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豐富內容。其次,新大綱突出了數學與其他領域和生活的聯系,指出要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空等現象”。數學不再是抽象的邏輯知識體系,而是貫穿於孩子生活和遊戲中需要抽象的東西。這使得幼兒數學有了更豐富的現實來源和具體內涵。
基於以上背景,中班數學課程的目標壹般是引導孩子在周圍環境、簡單平面、立體圖形中感受10以內的數字,初步建立時間概念,學習認識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