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1)的核心——“仁”。
(2)提倡德治,反對暴政和任意的刑殺,也體現了民本思想。
(3)主張“克己復禮”,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
(4)發起私人講學,倡導“教育無階級”(5)整理詩、禮、書、易經、樂、春秋是儒家為六經的創始人,為儒家文化的發展和學術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他的民本思想對和諧社會的人際關系具有積極意義,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和永恒的價值。
(2)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有效地推動了春秋以來的學術下移,擴大了學者隊伍,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
孟子(1)主張“仁政”;
(2)提出“重民輕君”的民本思想;
(3)提倡“性本善”。(1)吸收了其他學派,對儒家進行了總結和改造,使儒家體系更加完備。
(2)積極推動儒學的迅速傳播,使之成為戰國後期百家爭鳴的壹大部分。
荀子(1)主張“仁義”、“王道”、“以德服人”。
(2)提出“治船惠民”的觀點,強調人民的偉大力量。
(3)鼓吹“性惡論”,強調用禮樂來規範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