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告訴齊國的都城是臨淄:“臨淄富庶而真實,其人皆是吹笛、擊鼓、拉弓的戲子。”踢弓就是蹴鞠,說明這項運動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到了唐朝,這種運動更加興盛,玄宗和唐文宗都很喜愛。王維有言:“蹴鞠屢渡鳥,秋千競出垂柳。”意思是我當時踢球踢得很開心。從宋代開始,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徽宗·趙霽都稱贊蹴鞠。宋太祖蹴鞠地圖在上海博物館。南宋陸遊還寫詩記錄蹴鞠盛況:“涼州寒食十萬,蕩蹴鞠盛。”
蹴鞠是壹項古老的運動,已被列入中國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學者認為當今風靡全球的足球起源於中國的蹴鞠,他們的論點都是有歷史事實依據的。
蹴鞠從明代開始就很受民間歡迎,要註意把這項運動推向教育孩子。在這組古瓷中,有“玩球的公子”和“兩個孩子爭球”穿著精美的衣服等。很多瓷片的圖片似乎都反映了當時的真實情況,比如代表勝利的“舉旗踢球”,還有受小號鼓舞的“拉拉隊”。明代學前教育的體育教育不僅限於蹴鞠。在這組古瓷中,還有《太極》、《少年舞姬》、《摔跤手對決》。這些瓷片聚集在壹起,池成開玩笑說這是壹場在古陶瓷上表演的“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