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流行的壹種民間說唱藝術,也叫“陶珍”。元朝,明朝,甚至清朝,都還有人在唱。“陶珍”的記載最早見於南宋《西湖老人記》。當時在臨安(今杭州)等地廣,演出中有“陶珍”:“唱雅辭,只招小兒;聽陶珍的全是村人。”
南宋詩人陸遊曾寫過“舟楫遊近草堂,舟楫退”的詩句,其中第四句:“斜陽古柳村,鼓盲翁正作場。死後誰當家,全村人都聽說了蔡中郎的事。”壹般認為寫的是當時農村唱陶珍的情況。
鼓詞是中國宋代說唱藝術的壹種。類似於變文,由韻文和散文混合而成,篇幅相對較短。所以大部分小品都是短小精悍,每篇只有十章左右的唱腔,以鼓點伴奏而得名。
鼓詞作為中國宋代說唱詞作之壹,因演唱時有鼓伴奏而得名。但鼓詞不壹定局限於以鼓為伴奏的說唱、跨韻散文等技法,還包括多種多樣的表演形式和體系。由詩歌或慢詞組成的曲式,連章數,樂器的使用,演奏體系等等,都是由創作者,也就是演唱者來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