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石狗和陶狗不同於潮汕民居屋頂的瓷雕和彩塑,也不是過去達官貴人、士紳放在屋頂上的吉祥物蔡豐。它們是客家村民祈求石狗辟邪保平安世代相傳的原始藝術,是客家歷史上壹道獨特的風景。關於它的起源有壹個傳奇故事。
相傳南宋末年,有壹個叫李富貴的人,從中原來到人煙稀少的兩廣、江西邊境地區安營紮寨,開墾土地。山裏經常有野獸出沒,土匪也時有偷盜。於是,他養了壹只叫“黃”的大狗,白天帶它上山打獵,晚上叫它看家。
“黃”與人性緊密相連,忠於職守。每當它發現野生動物或小偷時,它會狂吠以引起主人的註意,並盡力幫助主人捕獵或驅趕。
壹次,土匪搶山。當黃看到他的主人被綁,他的財產被搶,他就撲向土匪,並與他們戰鬥。最後土匪被黃咬了壹口,倉皇而逃。主人和被劫財物得救了,黃卻傷重而死。
李富貴痛哭流涕,把“阿黃”奉為神犬。他請了石匠雕了壹個“阿黃”的狗像,放在屋頂上,祈求神狗驅邪保平安。從此,石狗在屋頂上多年高瞻遠矚,守護壹方。
據說野獸土匪見到石狗都會逃跑,山村壹年四季都很安靜。鄰近的村民也紛紛效仿,雕刻或燒制不同形狀的石狗和陶狗,放在屋頂上驅邪。這種民俗代代相傳。
客家人的石狗文化充分展現了人與動物的關系,也是客家人先民辛勤勞作、祈求和平的見證。
客家樓前的石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