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寒食記》是唐代詩人韓逸寫的壹首四行詩。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白天的景色,描寫的是迷人的春光和整個長安柳絮紛飛落紅的宮廷花園裏的景色。最後兩句講的是夜景,生動地畫了壹幅夜晚的蠟燭圖,讓人看到蠟燭的光亮,聞到淡淡的煙味。全詩以線描手法寫實,描繪皇家風貌,充滿了對帝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唱。從當時的皇帝到普通的朝臣,都偏愛該詩,並壹直給予高度評價。
3.寒食節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在夏季至日之後,清明節的前壹兩天。當壹天的第壹天是節日時,禁止吸煙,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登高、蕩秋千、蹴鞠、鉤鐮、鬥雞等習俗。寒食節延續了2000多年,壹度被稱為中國最大的民間節日。寒食節是唯壹以飲食習俗命名的漢族傳統節日。
4.寒食節的由來。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異國他鄉19年,大臣介子推壹直跟在左右。甚至“削股”。重耳努力成為著名的紳士“晉文公”。但是介子推並不想發財,就和母親隱居到綿山。晉文公下令釋放火燒山,以迫使他出山,但介子推決心不出山,最終死於火災。晉文公記住了他的忠義,把他葬在綿山,建了壹座神龕,建了壹座寺廟,並下令在介休之日禁止寒食,以表達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