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增加除夕、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並通過官方幹預使傳統節日復興。春節作為最常見的超越政治、階級甚至國界的民間節日,最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全民族的認同感。有人建議春節假期從除夕開始。
2.為了加強民眾的國家認同感,在春節期間,國家領導人可以發表春節賀詞。節日是民族性格和文化的集中展示。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由於種種原因,正面臨著越來越被國人忽視的命運。古語有雲,獨木不成樹,獨木不成林。
3.如果這些承載著我們民族各種傳統文化的節日,真的有壹天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了,只靠具有法定節日地位的春節,我們怎麽能充分擔負起歷史文化傳統的積澱和復制的重任?我們青少年也應該積極保護中國的傳統節日。
保護傳統節日應註意的問題
不是所有的民俗都應該靜態保存。“所謂靜態保存,就是不讓民風改變。比如以前人們穿草鞋,那麽為了保護這種原生態,不讓人們穿皮鞋,顯然是不合理的。”趙書建議民俗保護要保護其形式,利用其價值。靜態保存只能是氣喘籲籲的木乃伊保存。
中國的情人節、感恩節、聖誕節的類比很流行,反映了壹些民族傳統文化的嚴重流失。他建議:“不要把傳統節日裝進進口的‘新瓶子’,而是要重建傳統節日的符號體系,加深大眾對民族傳統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