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的那達慕
那達慕指的是蒙古族傳統的“三項男子比賽”——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那達慕逐漸演變成今天包括各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和物質交流活動。
2.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又稱“沐浴佛節”,傣語稱為“桑比麥”,是傣族新年,相當於公歷4月中旬,壹般持續3至7天。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蕩秋千、賽龍舟、浴佛、誦經、唱章哈、孔雀舞、白象舞等。
3.傈僳族的刀桿節。
傈僳族每年在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祭場中央豎立兩根約20米粗的長桿,將36把長刀紮成梯狀橫檔,邊緣朝上,稱為刀桿。中午,五個成年男子大口喝下白酒,跳在插著鞭炮和鼓的刀桿上。
4.彜族火把節
大多數活動都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如鬥牛、打山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狂歡節”。
5.白族三月節
因為每年農歷3月15日到21日舉行,所以叫三月三。早上人們會開始各種祈福活動,飯後會聚集在對面的平臺唱歌,非常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