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是流行於山東省西南部和中部的傳統地方戲。又稱“高調梆子”,是“高調”或“高調梆子”的簡稱。因其高亢激越的特點,被稱為“舍身梆子戲”。2008年6月7日,山東梆子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山東鼓
山東鼓,又稱“犁鏵鼓”、“梨鼓”,起源於山東農村,清末進入濟南等城市。2006年5月20日,山東大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山東秦書
山東舒勤是山東重要的地方民間藝術品種,又稱“唱揚琴”或“山東揚琴”。它起源於明代中葉興起於荷澤(古曹州)地區的民間小曲“匠戲”(又稱“遊戲戲”)自娛自樂的演唱形式。主要流行於山東。
4.膠東鼓
膠東鼓是起源於膠東半島沿海各縣的壹種民間藝術形式。它已經有260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盲調,在膠東半島廣泛流傳。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淳樸的鄉土氣息,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5.劉孜歌劇院
劉孜戲是流行於魯豫冀蘇皖地區的地方傳統戲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2006年5月20日,劉孜戲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