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燈籠。
元宵節是壹種傳統的節日習俗,始於西漢,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盛行燈風,流傳後世。
2.高蹺。
高蹺通常以舞隊的形式表演,人數不壹。舞蹈演員經常扮演古代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人物,他們的服裝經常模仿中國傳統戲劇的服裝。常見的方式有扇子、手帕等。有“踩街”和“離場”兩種形式,邊跳邊唱。高蹺又可分為“文高蹺”和“武高蹺”。文學高蹺強調扭步和劇情表現,武術高蹺強調賣弄技巧和功夫。
3.舞獅。
舞獅通常由兩個人表演。前者雙手持獅頭道具,扮演獅頭。後者俯身,雙手撐著前者的腰,穿著用麻、布等材料裝飾的獅皮,扮演獅子的身體。這兩個人組合成壹只大獅子,叫做“泰獅”。還有壹個人戴著獅頭面具,假獅皮,扮演壹只小獅子,叫“小獅子”。
4.倒掛花鼓。
倒花鼓是山西省稷山縣農村流傳的壹種獨特的地方民間文藝活動形式,是國內民間文藝表演中的壹朵奇葩,起源於南宋。
5.太原社火。
太原社火是山西省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其實就是太原人俗稱的旺。太原的紅火規模大,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生活氣息濃厚,地方特色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