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池記譜法是我國傳統記譜法之壹,因用勞動、尺子等字書寫卷名而得名。宮池記譜法最初可能是由管樂器的指法符號演變而來。
現代常用的宮池記譜法壹般以和、四、壹、上、池、宮、範、六、五、B等字為基本符號表示音高(也稱唱名),可等效為sol、la、si、do、re、mi、fa(或按升序排列的Fa)、sol、la、si。如果同音字高八度,可以拿起字的最後壹筆,或者加偏旁,就像上面字的高八度寫法。
反之,同音字名低八度,譜字最後壹筆可左下,如範、龔。如果高了兩個八度,最後壹筆會被雙擊或添加,如上。如果低兩個八度,最後壹筆是雙頭,如上。
節奏符號
宮池記譜法的節奏符號叫板眼。壹般板子代表強拍,眼睛代表弱拍。* * *有散板、流板、壹板壹目、壹板三目、壹板三目附贈板等形式。
散板是自由的節奏;水板每拍寫壹板,壹般是1/4的節奏。有兩種形式:實板是指與樂曲同時鋪設的板,腰板是樂曲演奏前或演奏後鋪設的板。
有壹只眼睛的板是由板和壹只眼睛組成的2/4拍;三只眼板是由板和三只眼組成的4/4拍;壹板三眼加板只有昆曲南曲才有,大致相當於4/2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