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分別於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西域使臣、商人的活動路線成為壹條重要的交通幹線,甚至漢朝的壹些東西如漆器、鐵器等也通過這條路運往各地。然後,因為絲綢是這條路上運輸的更多貨物之壹,在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把這條路稱為絲綢之路。
漢代絲綢之路的路線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或西亞-歐洲。因此,絲綢之路在古代是東西方之間的大動脈,成為漢代與西域之間生活用品生產、生產技術和音樂舞蹈的重要通道,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也極大地拓展了2000年以前中國人的視野,促進了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自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開始積極經營西域,在烏孫設置河西走廊四郡,采取核心政策。而且從漢武帝開始,今天的巴爾喀什湖及其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都是西漢武帝的地盤。
由於張騫出使西域極大地促進了西域與漢朝的交流,張騫也被稱為“中國第壹個睜眼看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