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幾千年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和發明了許多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和器具,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生活質量,也促進了社會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社會被工業社會所取代,以至於在當代信息社會中,為農業社會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生產生活工具和器具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有的已經被塵封為歷史,被拋棄或遺忘。這些象征著我們祖先農業文明的生產生活工具和器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奉獻給人類的壹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和愛護。
作為壹個60多歲退休在家的老人,他大半輩子都是靠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農村生產生活工具和器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穩地生活在家裏。雖然我的後代都走出了紅土地,但古代的大部分生產生活工具和器具已經不為我們所用。但作為壹份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我有義務保護它,傳承它,為的是讓後人了解中國古代輝煌的農業文明。
基於這種考慮,我用了近兩年的時間,通過查閱史料,深入農村調查走訪,讓舊的農村生產生活工具和器具在我的腦海裏越來越清晰,仿佛回到了過去。我利用有限的資料和自己的記憶,按照壹定的比例,把很多農村的生產生活工具和器具壹個壹個做出來,保持了物體的原始結構和基本構造,完全具有可操作性。不敢說是完美,但也可以說是壹絲不茍。俗話說: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特此,也算是壹個年過六旬的退休老人在有生之年對社會的壹點點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