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巖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水稻在中國廣泛種植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傳入南歐。
據史書記載,大禹時期廣泛種植水稻,而在《夏本紀》中則記載水稻對萬民有益,可以低濕種植。命後稷以普通珍饈為食。少吃,多調給,以平衡諸侯。大禹命令伯夷把稻種分發給每個人,種在稻田裏。他還命令後稷(周的祖先)給每個人分發食物。在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命令要有多余的地方,把它們給那些食物少的人。
擴展數據:
此前,我國曾在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浙江浦江縣上善遺址發現過萬年以上的水稻遺存。但由於保存條件較差,在玉蟾巖和上善遺址只發現了零星的碳化米。
蓮花山遺址距離上善遺址不遠,文化遺存處於約1萬年前的上善文化早期。“碳化大米是最直接的證據,但由於保存下來的大米數量較少,很難判斷其栽培屬性。
水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壹,世界壹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為主要食物來源。稻作農業的起源和發展是世界考古界的壹個熱門話題。
約1萬年前,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人們開始栽培野生稻,開啟了水稻的馴化進程,也標誌著人類社會從采集狩獵逐漸向農業轉變。大約6000年至5000年前,稻作農業最終完全取代采集和狩獵,成為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經濟主體。
百度百科-大米
人民網-大米起源於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