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關於假期安排的法律法規。根據2013年修訂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及紀念日》,我國全體公民共有7個節假日,其中* * *節假日11天。其中,春節3天(農歷正月初壹、初二、初三),國慶3天(10月2日、3日1),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各1天。在此基礎上,全國實行統壹的放假制度,國務院辦公廳每年提前向社會公布放假安排。
因為中國大部分節假日遵循傳統的農歷,不僅對應的公歷日期每年都有變化,而且與公歷的周末也沒有聯系。如果不調整節假日,每年部分節假日和周末會有1個工作日的缺口,造成節假日“碎片化”。休假是在假期總數固定的前提下,為避免假期過於“碎片化”而做出的政策安排。
年假調整的特點
年假體現了幹預最小、長短結合的特點。2024年假期相對均衡。借近周末,春節至少8天,國慶7天,勞動節5天。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是3天,長假後最長工作日只有6天。調整幅度相對較小,避免了長假後工作時間過長的情況,更符合人們的實際需求。
我國法定節假日具有時間分布“上半年多,下半年少”和日期間隔“上半年短,下半年長”的特點,有5個節假日集中在上半年。這種放假安排充分考慮了這些法定節假日的日期特點,形成了三天短假、五天短假、七天長假和九天超長假四種放假分布,較好地實現了長假期和短假期相互交織的局面。
通過長假期和短假期的合理組合,人們可以提前做好全年的旅行計劃和安排,在探親、休閑、旅遊等方面有更多更好的日期選擇,避免“搶著去旅行”、“搶著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