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由底座、表盤和指針組成。底座與地面平行,漂流面與赤道平行,指針與地軸平行(指向南北極)。指針與地平面之間的角度必須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
指針壹般是銅制的,垂直穿過磚面。它最重要的功能是確定南北方向。由於棺材表面平行於赤道面,指針上端指向北天極,下端指向南天極。
指針的第二個功能是確定時間。其時間的確定主要是通過太陽曝曬指針在磚面上的投影來實現的。磚面呈圓盤狀,石質,兩面刻有12小時。當太陽照在日晷上時,指針的影子投射在表面上。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指針陰影由西向東緩慢移動。刻度的刻度是均勻的,移動的指針陰影就像現代時鐘的指針。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針的影子在盤子上移動壹寸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壹寸光陰”,“壹寸光陰壹寸金”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
歷史記錄:
但史籍中很少記載日晷儀。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漢書·法紀·漢誌》壹節:太史令司馬遷建議* * *說“是以定事,主日晷之儀,誤下刻本”,《漢書·藝文誌》日晷書34卷。
隋書田記載了庚戌的功績,說“觀日晷刻漏,是測天地象之本”。《史明田文誌》對日晷的形狀和計時有詳細的記載。與標準手表相比,它要復雜得多,可以說是真正的儀器。到了清朝,它不僅可以用來計時,日晷本身也成為了壹件裝飾藝術品..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日晷,中紀委-日晷和漏刻:那些遠古時代的時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