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農業能夠提升糧食生產潛力,已成為全球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然而,這種土地利用轉換必然會影響旱地土壤的穩定性,尤其是碳循環。然而,在旱地轉化為水的過程中,土壤碳通量的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的相互反饋機制尚不清楚。為此,采用野外模擬實驗連續7天監測土壤碳通量的變化。評估旱地改水對土壤碳庫組成和環境驅動的短期影響。結果表明:①旱地和水田土壤碳通量和溫度呈晝高夜低的單峰曲線,碳通量和溫度的峰值出現在每天13:00左右。而水田土壤碳通量略高於旱地。②土壤可溶性有機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氧化有機碳(EOC)、惰性有機碳(ROC)、總有機碳(TOC)和土壤碳庫管理指數在旱地改水後的短時間內均呈下降趨勢。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機碳分別下降了28.55%和29.09%。③土壤含水量、微生物OTU數和碳庫含量是影響碳通量率變化的關鍵因素(P < 0.05),而土壤溫度和理化性質是制約土壤碳庫的主要因素(P < 0.05)。農業活動是重要的碳源之壹,有必要深入研究大面積幹旱變水的誘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