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山科技園工作的年輕白領小婷說,他從上學開始就壹直戴著手表。今年年初,她剛畢業,花了2000多元買了壹塊智能手表。雖然壹開始有些猶豫,但健康監測功能還是給了她壹個意外的驚喜。
原因可能在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65,438+00年前,大家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工作時間固定,生活和工作分工明確,可能不需要太在意身體監測,但現在,壹個電話、壹封郵件、壹條微信,可能就是必須馬上處理的工作,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上海、深圳密不可分。
IDC在相關市場研究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更多消費者更加關註健康和免疫力。無論是日常運動習慣的培養,還是對自身身體指標的關註,都會釋放出更多的潛在消費需求。從廠商的角度來看,健康可穿戴產品是下壹階段競爭的藍海市場。今年9月,IDC預測,從2020年到2024年,全球手表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年增長率為14.3%,而且似乎上述趨勢還會持續很長壹段時間。
不要和手機為敵
其實智能手表也踩過坑。在智能手表問世初期,壹些硬件廠商將智能手表視為“小”智能手機,它們都具有打電話、發微信、設置鬧鐘、聽音樂、語音助手等功能。為了兼顧手表的特點,硬件廠商也推出了個性化的表盤和表帶。
雖然功能齊全,但智能手表壹開始並沒有解決壹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它和手機的區別,要麽是“玩具”,要麽是手機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