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江西九江有什麽悠久的歷史文化?

江西九江有什麽悠久的歷史文化?

九江,古稱潯陽、柴桑、江州,是中國江西省下轄的壹個地級市,是壹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九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長江南岸。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內副中心城市,江西省經濟、政治、文化、科教、商業副中心城市,江西省雙核城市,長江十大港口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著名優秀旅遊城市,被譽為“江西北大門”。九江位於長江和京九經濟帶的交匯處。是長江中遊的區域性中心港口城市,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的五個城市之壹。被譽為“三江之口,七省之通衢”,“天下眉之地”。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的三分之二位於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和凈土宗發源地(托林寺)所在地九江。

先秦時代

夏商時期,九江屬於荊州和揚州。春秋時期分別隸屬於吳國和楚國,被稱為“吳頭楚尾”。戰國時期變化很多: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越歸;周憲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打敗嶽,歸楚。[1]

商朝建立哀侯國,定都秀水河上遊,管轄範圍大致在秀水、銅鼓、武寧、永修壹帶。吳王與商朝談判後,除了艾後國之外,還設立了壹個艾監。春秋晚期到戰國時期,除了諸侯國分封之外,還出現了郡縣和市鎮,江西出現了範(pó)和艾兩個市鎮,其中艾的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艾後國和艾簡。

秦漢時期

秦王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以此為基礎設三郡。其中九江郡覆蓋了今天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區,郡址在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漢高祖高第六年(201),設張羽郡,治南昌;陵縣十八郡,九江五郡,依次為:第三彭澤(今彭澤西南,包括湖口、彭澤、都昌和安徽劉冬);第五歷陵(治今德安);第七柴桑(治今九江西南,包括市區和九江、幸子、瑞昌);第八艾(今修水紮金附近,包括修水、銅鼓兩縣);第十海昏(轄今永修東,包括永修、武寧、靖安、安義、奉新5縣);第十六沭陽(今都城為昌南,包括都昌縣壹個,博陽縣壹個)。同時建立潯陽郡,位於湖北省黃梅縣西南,其江南轄區的壹部分在今天的九江。永元十六年(104),海中設建昌郡。鐘平時期(184 ~ 189),汾陽郡位於西平縣;第二年(185),海昏侯、建昌、永修、吳昕(今奉新)四縣被析。建安四年(199),安縣建於艾、海。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屬孫吳,柴桑劃歸武昌郡,潯陽劃歸廬江郡。各縣分屬五常(柴桑)、(艾、海昏侯、建昌、永修、、安、彭澤)、鄱陽(沭陽、醴陵)、廬江(旬陽)。

西晉太康元年(280),Xi安縣改為張羽縣。元康元年(291),揚州分張羽、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荊州武昌、桂陽、安城10郡為江州,統治張羽(今南昌)。永興元年(304),廬江縣潯陽縣、五常縣柴桑縣分為潯陽縣、潯陽縣(江北),屬江州。

東晉鹹和年間(326 ~ 334),旬陽縣由江北遷至柴桑。鹹康六年(340),江州府由張羽遷至旬陽。在這壹點上,州、縣、縣三級政府是站在同壹立場上來求楊的。藝兮八年(412),旬陽縣改名江州縣;省內旬陽縣並入柴桑。

南宋永初二年(421),楊燕被廢,並入彭澤縣。元嘉元年(424),醴陵被廢,並入柴桑縣;第二年(425),廢海昏,並入建昌郡。梁太清二年(548),彭澤在太原劃為僑郡,轄晉陽、鶴城和天水、彭澤。分柴桑入汝南華僑郡;潯陽縣遷至闞城(今九江市)。太平二年(557年),江州壹分為二,設立西江,統領旬陽及太原、高唐、吉昌、新蔡四個僑郡。陳永定三年(559),設郁寧縣,轄郁寧縣,轄艾、建昌、永修、、郁寧五縣。天嘉六年(565),西江州被停,旬陽縣劃歸江州。

隋唐五代十國

隋開帝三年(583),彭澤改名為龍城縣。九年(589),梁、陳建立的僑郡被廢:太原郡被廢,晉陽、鶴城、天水、彭澤四郡被定為龍城郡;棄郁寧縣,入永修、郁寧、、艾四縣建昌;放棄旬陽郡,在柴桑、汝南兩縣建立旬陽郡;十八年(598),旬陽縣改為栗鵬縣;龍城改名為彭澤縣。大業二年(606),廢州設縣,形成縣、縣級行政體制;棄江州,遷江州郡;栗鵬改為彭城縣,後改為幹城縣。第三年(607),江州郡改為九江郡;重建玉寧縣。九江

唐初,江西屬於江南道。武德四年(621),城分旬陽郡;福州,壹個廢棄的縣,領導著江州的闞城、旬陽、彭澤三個縣。五年(622),分楚城郡、楚城郡;都昌縣位於鄱陽縣燕子橋以南;安置西平縣,與玉寧縣共存;設濠州,轄彭澤、都昌、樂城、廣金四縣;永修縣移民安置;建昌(今安義)隆安縣建置探析:八年(625),濠州被廢,省立音樂城並入彭澤縣;廢城入旬陽縣。貞觀八年(634),廢程春,並旬陽縣。永春元年(682),分析建昌復置新吳縣。長安四年(704),析建昌置武寧縣。景雲元年(710),武寧改為郁寧縣。開元二十壹年(733年),江南路分為江南西路,轄洪、饒、黔、冀、江、元、新、新、府8州37縣,其中江州轄旬陽、彭澤、都昌3縣。天寶元年(742),改江州為旬陽縣。甘源元年(758),建立州縣建制,旬陽縣改為江州。寶應元年(762),玉寧改名武寧縣。貞元十六年(800),武寧劃歸寧縣。

五代南唐順義七年(927),普堂昌升為德安郡。盛元元年(937),分析建昌、武寧、奉新三地位於靖安縣。938年,湖口升為湖口郡。三年(939),江州設奉化軍;盛池五常是瑞昌縣;改旬陽縣為德化縣。

宋元時期

北宋第三年(978年),幸子鎮升為幸子郡;第七年(982),建立南康軍,治幸子,轄幸子、都昌、建昌三縣。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東路、西路,江州屬江南東路,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四縣。改寧縣為寧縣。開寶八年(975),江州降軍;寧縣叫寧縣。大關三年(1109),江州升為王俊。

南宋紹興二年(1132),江州改為江南西路;九江的縣屬: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屬江州;幸子、都昌、建昌屬於南康軍;汾寧、武寧屬於洪州。建言二年(1128),合江、池、饒、辛為江州道。四年(1130),寧賢升任伊寧軍。隆興元年(1163),伊寧軍被裁撤,重新設立為汾寧縣。

元代行省下有路、州、縣。至元十二年(1275),在江州設江東西傅玄司;十三年(1276)改江西巡撫署,改揚州為壹省;十四年(1277),江西大都府升為江州路,南康軍改為南康路,所轄縣不變。十六年(1279),江州路劃歸黃岐等路宣傳安撫部;22年(1285)調任江西省;二十三年(1286),寧州設武寧縣,分兩縣。貞元年(1295),建昌升為州,屬南康道。大德八年(1304),寧縣升為寧州。鄭錚二十壹年(1361),朱元璋攻陷江州,改江州路為九江府。南康路改為西寧府,次年改名南康府。

明清兩代

明洪武三年(1370),建昌、寧州減為郡;九年(1376)改江西省為江西等地的公共事務政務秘書。全省分為五省,13,其中九江路轄九江、南康、饒州。九江府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縣;南康府轄幸子、都昌、建昌三縣;寧縣、武寧屬南昌府,弘治十六年(1503),寧縣復為寧州。鄭德十三年(1518),安義縣設建昌,隸南康府。

清朝的時候,九江所有的縣都還隸屬於明朝。嘉慶六年(1801),寧州改為伊寧。鹹豐四年(1854),太平軍改戶口為九江縣,九江府為江西省。太平天國戰敗後,清朝恢復了這壹制度。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辛亥革命後,政府制度被廢除。1912將伊寧地區改為伊寧縣。1914省內有四條公路,管轄81個縣,其中潯陽路管轄20個縣。同年,為避免道與縣同音,德化改為九江縣,伊寧改為修水縣,建昌改為永修縣。1926廢棄公路,各縣都是省直管。九江市政廳成立於1927,次年更名為市政府。1930撤銷,並入九江縣。

1932之後,江西省設立行政督察區,區劃變動頻繁,數量時有增減。1935,全省有8個行政監察區。如今九江各縣隸屬關系如下:武寧、修水、永修屬第壹行政監察區;都昌、彭澤、湖口、九江、幸子、德安、瑞昌屬於第五行政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廬山(3)

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19年7月9日九江專員公署成立。1968年4月,鳩江區革命委員會成立。1971年2月改為鳩江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2月改為鳩江區行政公署。

1980年,九江從九江劃出,升為省轄市,轄潯陽、廬山、郊區。7月27日1983,地市合並,實行縣制。同時,九江現轄潯陽、廬山、九江、武寧、修水縣、永修、德安、幸子和都昌縣。

九江是文學家陶淵明、黃庭堅、白鷺洲書院創始人江萬裏、建築師雷發達的故鄉。東晉時,靖江刺史陶侃是潯陽人。同時,周舟、周初、周馥為保衛金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北宋大將王紹(來自德安),南宋大將於傑(來自修水),曾經分別率兵與吐蕃部落和蒙古軍隊作戰,從官至樞密使、兵部侍郎。

在近代化運動中,九江出現了陳寶楨和他的兒子陳、孫、陳寅恪。武寧人李烈君湖口揭竿而起,反對帝制,維護和諧。他是辛亥革命的老兵。

此外,還有敖、蔡公石、、、吳征鎰、袁隆平、潘繼鑾、楊叔子、、畢、、、許黃豹、陶伯武、蔡若虹、萬浩、沈德詠、範友山。

  • 上一篇:求壹些好聽的德語歌名!Schnuffels Weihnachtslied之類的童聲好聽又好玩,多多益善!
  • 下一篇:有哪些適合室內玩的小遊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