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1949後,任北京市文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幹部,北京文藝、說唱、民間文學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北京話劇助理導演。發表作品65438至0940。1982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集》、《羊舍之夜》、《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餐花集》、《戲劇劇本沙家浜與大棺材》、《臺版作品集》、《山茱萸集與孤獨溫暖》、《文學理論集》、《散文集》、《喬普集》、《塔》。?
2.主題思想
正如作者在小說結尾所說的“寫壹個四十三年前的夢”,開火營造了壹個如夢般充滿自由空氣的“桃花源”。它通過描寫生活在其中的壹對幼童之間天真朦朧的愛情,歌頌了人間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揭示了追求個體解放的主題。
趙莊,因趙家多戶人家和村裏的壹座“水神廟”而得名。小說通過小和尚明海與村姑小英之間天真無邪的初戀故事,將“壹花壹世界三利三菩提”的佛寺與熱鬧的世俗生活連接起來,人們的煙火在寺內外彌漫。作品並不註重描寫宗教對人性的異化的過程或結果,而是以幽默的語言風格展現了宗教環境中的世俗化:許多僧人的人生誌向與常人無異,沒有“流浪寺”那種神秘的氛圍、沈默虔誠的禮拜、不道貌岸然的條條框框。寺廟裏的和尚,學會了做事的基本功,就可以謀生,存錢,結婚,打牌,打麻將,吃水煙。而且和尚也不忌吃肉,過年會在大殿殺豬。在這裏,沒有明確的規定,甚至連這兩個字都不提。不僅寺廟如此,所謂的殷珊寺也是如此,這座城市裏的佛寺,與世俗的紅塵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卻充滿了人間情趣和生機。比如,殷珊寺的住持有壹個19歲的妻子;雖然和尚在吃齋的時候如果出聲會受到監寺的懲罰,但其實他並沒有真的打人,只是作秀而已。總之,在這個舊社會,出家只是壹個管飯的地方。在人們心目中,它和種田、畫畫、彈棉花沒什麽區別,是壹個平等自由的職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描繪了壹個溫情脈脈的人間世界。在作品營造的特定氛圍中,佛教中的超然生命原則變成了敘述者對宗教生活的善意嘲諷和戲謔,而積極入世的人生理想則與作者倡導的公民意識密切相關,凸顯了民間文化中樂觀向上的精神內涵。就是在這個世界裏,明海和小英的愛情變得水到渠成,沒有任何外在的阻力。
作品在表達愛情的時候,不寫激情的情感沖突,也不寫纏綿的愛情糾葛,而是讓人物植根於平凡生活的沃土,明海和小英壹起工作玩耍,自然產生朦朧的愛情。這段清新純粹的愛情,展現了人性健康美好天真的壹面。
3.作品的影響力
承襲京派小說脈絡的《受戒》獲得北京文學評選的1980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北京文學每年評選的獲獎作品分為“優秀作品”和“獲獎作品”)。雖然主流評論界因為“另類”的主題和風格保持沈默,但還是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壹個公社書記告訴汪曾祺,兩個大隊書記壹邊開會,壹邊在受戒本上記下明海和小英的對話。時間證明,1949之後汪曾祺發表的《慈禧》等壹系列作品,跳出了文壇主流註重“宏大主題”和“宏大敘事”的藩籬,聚焦小人物、小事件、小生活,謳歌人性之美,開創了80年代小說的新格局,對尋根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4年,為紀念汪曾祺誕辰94周年,高郵市委宣傳部、市廣播電視臺聯合發布微電影《慈禧》。
4.工作評估
作家阿城:“中國大陸用世俗的眼光創作,始於80年代,是汪曾祺先生的遺命...壹天,我在朋友家翻閱壹本舊雜誌...上世紀80年代,我突然求助於壹本雜誌上的《戒律》。看完之後,感覺如玉。我當時覺得這個王就像壹個早出晚歸坐飛船回來的哥哥。不然怎麽會只有世俗的眼光而沒有“工農兵”的精神呢?《戒律》沒有收到任何評論是很正常的。是個‘怪物’。”?
作家李銳:新時期文學的文體意識始於《誡》,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先鋒小說...當代漢語的語言意識和文體意識。汪曾祺先生用漢語完美而生動地表達了豐富而深刻的文學主張。他告訴所有人,我們不壹定要成為托爾斯泰或者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