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是亞洲古代王國之壹。8世紀建立王朝,15世紀成為強大的穆斯林王國。後來西方殖民勢力的入侵,逐漸削弱了蘇丹國的統治力量,於1888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06年,英國人被任命為政務院,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1959年,他們與英國談判締結新憲法,成為自治國家。英國負責文萊的外交、安全和防務。
1984 65438+10月1文萊獲得完全獨立,不久加入聯合國,成為英聯邦和東盟成員國。
文萊以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而聞名,這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壹,國民收入為2.5萬韓元(65438美元+0.48萬美元),在發展中國家中名列前茅。人口只有33.07萬(1.999),其中馬來穆斯林占絕大多數(67.4%);中國人口49300人,占總人口的14.9%,土著和其他人種占17.7%。馬來人和華人和睦相處,互相扶持。
-
中國移民
文萊古稱博尼國。宋元時期,文萊與中國有貿易往來,中國商人有經停文萊的記錄。1972年,傅吾康在文萊發掘出壹座南宋古墓碑。從墓碑上刻的字可以知道,墓碑豎立於1264年。墓主人是蒲,可能是泉州的穆斯林。
相傳明末清初閩浙在金門的總統帥黃順卿被流放到文萊,被文萊蘇丹封為許。由於村民關系,當時金門人移居文萊。這個理論還有待考證,但在1600年代,文萊的黃金、胡椒等香料無疑會吸引大量華商定居。
17世紀後期,文萊動亂,中國帆船和居民不得不出境。但在18世紀初,中國人卷土重來,造船、種植胡椒,成為當時文萊王國的主要收入來源。
根據文萊第壹次人口調查,1911年文萊共有華人736人。1929年,文萊發現了豐富的油田,中國移民湧向文萊。在此期間,來自沙撈越、新加坡和香港的中國技術人員來到文萊尋找石油行業的工作,而其他中國人則從事農業。二戰後,文萊加快了發展步伐,鋪設了基礎設施,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國移民遷入。到1991年,中國人口達到40621,但其中壹半是持有1到3年短期工作許可的臨時居民。在52%的中國永久居民中,只有23%是公民,其余29%尚未獲得公民身份。
-
華人社區
文萊華人生活在城市的現象尤為明顯。他們主要居住在文萊首都斯裏巴加灣、吉隆坡、斯裏亞和土通。斯裏巴加灣是行政、貿易和商業中心;馬來亞市和Shiria市位於馬來亞縣,那裏分布著油田,杜東市周圍是農業區。
文萊的華人社區由福建人(主要是金門人)、廣府人、客家人、海南人、潮州人、興化人組成。這些方言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福建的金門人聚集在首都;馬來縣分布著客家人、廣府人、海南人。
-
經濟活動
20世紀初,文萊華人以務農或小生意為生。從65438年到0960年,隨著文萊基礎設施的擴大,引進了許多中國的工程師、技師、機器技師、專業人員、推銷員、建築工人和管理人員,擴大了中國人的職業範圍。在90年代,華人在批發、零售、餐飲和酒店行業占重要比例(36%),其次是建築業,占20%。其余華人從事金融、保險、工商投資或這些行業的服務。建築工人多來自東馬、西馬,多為臨時工。中國建築公司在斯裏巴加灣建造了壹些宏偉的高層建築,如舊蘇丹宮、文萊博物館和議會大廈。此外,為了響應政府在1965-1980年代提出的經濟多元化的號召,華人也開始投資制造業。
-
政治地位
文萊實行君主立憲制,世襲的蘇丹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同時擔任總理和國防部長等重要職務。馬來語為官方語言,伊斯蘭教為國教。並以馬來、伊斯蘭、君主為建國理念。因此,中國人不享有政治地位,也不允許組成政治團體和政黨。要成為文萊公民,華人在文萊生活20年,通過馬來語考試,並不容易。文萊人口近5萬,其中獲得文萊國籍的不到1000人。
-
社區組織
文萊政府允許中國人成立協會。目前大概有40個社團,每個社團多則300到400人,少則幾十人。有的俱樂部成員之間有交情,壹個人參加幾個俱樂部。文萊由於華人人口少,沒有宗族協會和姓氏協會。現有的社團主要分為八大類:地理類、行業類、學習類、宗教類、文學類、福利互助類、文化娛樂類、體育類。
其中,比較活躍的社團有以下19:
地理社區
1.馬來亞瓊橋協會
2.福州馬來運動會協會
3.客人協會
4.瓊州同鄉會(施思)
5.趙光輝協會
6.大埔同鄉會
7.福建俱樂部
工業協會
8.斯裏蘭卡中國商會
9.馬史中國商會
10.馬史中國機械協會
11.文萊建築商協會
學術協會
12.文萊校友會
13.文中校友會
14.中正校友會
共享
15.騰雲閣
文學團體
16.文萊校友會寫作組
文化和娛樂協會
17.文萊盛群音樂俱樂部
18.施思光輝互助社
體育團體
65438+
-
中國教育
為了教育中國孩子,文萊華人早在1916就開始辦學校。根據文萊官方公報,文萊第壹所中文學校創建於1916,也就是現在斯裏蘭卡中文中學的前身——文萊中文學校。1931年,1月,馬來亞縣的華人也發起創辦了中文學校;到1938,十裏雅化社還創辦了中正學校。文萊有8所中文學校(5所小學,3所中學),不是公會直接創辦的,但公會每年都會捐款。公會堂的很多成員還擔任學校董事。
文萊的中文學校,無論大小或地域遠近,都是中英雙語教學,符合政府的雙語政策。特別重視中國人固有的文化習俗和道德倫理的教導。
因為學校教授三種語言,且教育政策符合政府的教育政策,所以招生不限中文;許多女巫、印第安人和其他土著學生也在中國學校註冊,而且人數還在增加。
名校的老師除了本地老師,還從東盟成員國聘請有資質的專業老師,其中馬來西亞占多數;壹些中國學校甚至有政府任命的校長來協助學校事務和管理。
文萊的中文學校除了個別學校的考試外,還參加政府考試,小學畢業班參加P.C.E小學考試;中學生參加B.J.C.E初中考試或者G.C.E中專考試,中國學校的學生在這些考試中表現出色,不遜於其他學校。中國學校在各個領域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比如全國警察訓練大賽,中國學校多次奪冠;在科學、體育和藝術等其他競賽中,中國學校學生的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
文萊的中文學校都是私立的,資金來源靠學生的學費和每年社會各界的慷慨捐助。文萊華人熱心教育,經費普遍還算充裕。幾所規模較大的中文學校都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大部分學校都有電教室、計算機教研室和相當大的圖書館。
中學
1.博羅乃中華中學(施思)
2.馬來彜族華人中學
3.水飛薊中正中學
小學
4.杜東中文學校
5.九亭中文學校
6.那威中文學校
7.坦不朗耕作小學
8.雙溪嶺鐘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