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領域,張亞勤是壹個著名的名字。作為多媒體和互聯網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和全球高科技行業的領軍人物之壹,張亞勤曾在微軟、百度等公司工作多年。自2065438+2009年3月以來,張亞勤的“下壹站”壹直被業界關註。
事實上,在張亞勤宣布退休後,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學都向他提供了講座教授的職位,國際知名組織也強烈推薦他擔任負責人,但經過近300天的思考,張亞勤決定成為清華人。
“告訴學生最需要的課程”
近日,清華大學官網發布消息稱,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張亞勤博士正式加盟清華大學,受聘為清華大學“智能科學”教授,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車輛與交通學院(以下簡稱車輛學院)及相關院系開展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
同時,張亞勤將牽頭成立“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瞄準第四次工業革命,以自動駕駛、AI+IoT、類腦智能為關鍵技術突破方向,打造全球頂尖的創新研究平臺。
如果期望繼續深耕IT領域,張亞勤與清華大學車輛學院的合作吸引了更多人的關註。
據悉,即將成立的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將結合人工智能、類腦計算和智能汽車開發,推動清華大學自動駕駛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 * *也將推動未來移動出行領域的技術變革。
事實上,第壹時間向張亞勤發出邀請的是清華大學車輛學院院長楊殿閣教授。在車輛工程學院任命的教授會議上,會議成員壹致同意引進張亞勤。
如果妳了解張亞勤,就不難理解雙方合作的關鍵。據報道,張亞勤是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未來?移動性?委員會中唯壹來自中國的成員,曾經領導過百度的自動駕駛計劃——阿波羅計劃。這與車輛所“移動出行”的研究方向不謀而合。
在楊殿閣看來,張亞勤的加盟可以幫助車輛所在交叉學科背景下實現自動駕駛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培養人才的初心。
“‘汽車新四化’不僅帶來了壹場技術變革,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需求。傳統的車輛工程人才培養需要融合更多的計算機、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相關知識。”楊殿閣透露:“雅琴曾經問我,如果我在清華工作,我的要求是什麽?我說唯壹的要求就是告訴我的學生最需要的課程。”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移動出行是主戰場之壹。“汽車+物聯網”、“汽車+大數據”、“汽車+人工智能”在產品技術層面深度融合,“新壹代汽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在系統層面呈現融合發展趨勢。
跨界與轉型,機遇與淘汰,面對汽車行業的百年變革,汽車人才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多學科交叉成為熱點。如何定義和培養汽車人才,成為行業和高校必須回答的“時代問題”。
“沒必要唱衰汽車專業”
“看網上的報道,最近兩年,國內汽車市場已經比較飽和,汽車行業的就業形勢似乎沒有前幾年那麽火爆。”最近,大連理工大學汽車專業的大三學生李鵬飛(音譯)有些擔憂。
李鵬飛的焦慮源於2065438+2009年9月的壹條招聘信息。
當時,壹汽-大眾在《關於2020年高校前期開發選拔項目簽約情況的說明》中表示,由於汽車行業下行壓力和結構調整,2020年不會有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工業設計(車身結構)專業的招生計劃。這讓壹些即將畢業的學生始料未及,被不少媒體解讀為傳統汽車工程專業“由盛轉衰”的信號。
“以前大家都說汽車專業是‘香活’,是供不應求的熱門專業。但今年,即使是排名第壹的企業壹汽大眾也停止招聘汽車專業畢業生。我有點擔心我的專業不好找工作。”李鵬飛說。
記者撥通了壹汽-大眾大學前期開發項目的咨詢電話。項目負責人表示:“相關專業的招聘調整僅限於2020年,未來的招聘將視人才需求而定。不排除繼續招聘車輛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人才的可能。”
“汽車行業不怕犯錯”,汽車作為支柱產業,由於產業鏈長,人才需求量大,壹直是吸納就業的“大戶”。汽車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常被稱為“職場寵兒”。
但隨著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享受化”轉型,以及近兩年汽車市場增長紅利的下降,壹些企業開始調整招聘規模,傳統的汽車工程專業將成為“夕陽專業”。
“技術中心壹些學發動機的同事開始擔心,隨著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不需要學發動機的人才了。我告訴他們不要擔心。”作為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主任,譚民強並不認同汽車工程專業會過時的說法。
以發動機研發為例,他表示,從2021到2035年的新能源規劃來看,未來混合動力等技術仍會使用發動機,但對單壹燃料的研究會減少。未來,車企在動力總成領域仍然需要R&D人才。
“汽車產業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競爭的新階段,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對人才的綜合水平要求更高。從絕對數量上看,相關專業的招聘需求隨市場調整是正常的。”譚民強說。
在這方面,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博士後、新汽車汽車創新戰略總監王雅慧表示贊同。他主修工業設計,輔修車輛工程,但在博士和博士後階段,他加強了心理學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他說:“汽車正處於大變革的節點,這其中蘊含著許多新的科研機遇。”
“在博士後研究中,我重點研究了心理層面的用戶體驗和人機交互。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在汽車工業向智能化、電動化發展的過程中,汽車內飾應該更加科學、智能,並加入人的情感因素。”王雅慧說。
他直言,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很多汽車公司把手機的設計思路完全照搬到車機的設計中,但這涉及到交互背後的心理機制,單純做技術和設計解決不了當前的問題。
“博士後階段對心理學比較感興趣,因為智能汽車語音交互的擬人化研究,底層理論是心理學理論,研究層面是最前沿的人機交互問題。”王雅慧說。
在王雅慧眼裏,汽車行業壹直都有人才升級和競爭,“沒必要唱衰汽車這個職業”。
“依靠單壹的技術是沒有辦法適應快節奏的技術叠代的,妳必須學習。如果只停留在專業有限的空間,很難有進步。”王雅慧告訴記者,“據我觀察,面對行業變化,很多學生都有所準備。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有系統的專業基礎。如果他們在學習中涉獵更前沿的知識,那麽在汽車行業的人才競爭中就更有優勢。”
值得壹提的是,《中國汽車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預測,未來壹定時期內,汽車人才資源總量將穩步增長。預測到2020年和2025年,規模以上汽車制造企業(指主營收入達到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從業人員分別增長15%和30%,分別達到555萬人和628人。
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人才需求將達到85萬人,缺口68萬人。
在智能網聯方面,《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行業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總數不足2萬人。尤其是R&D人才缺口過大,嚴重制約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
在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朱看來,人才短缺仍然是汽車行業的現狀。
“汽車產業發展太快,人才培養的速度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要。人才總量與工業強國發展地位不匹配,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朱對說:
汽車專業體制改革進行時
“汽車領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人才,但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汽車行業“由熱轉冷”成為很多人討論的話題,但楊殿閣有自己的判斷。
“‘汽車新四化’推動了汽車從傳統的機械制造領域逐步向電子信息互聯網領域融合,這壹趨勢帶來了壹場影響整個交通運輸的革命。”楊殿閣說,“這場革命讓汽車專業這樣壹個傳統的機械學科更加需要整合,產業邊界變得更加模糊,導致人才需求多元化。”
“與壹些人的預期不同,清華大學車輛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比往年要好。”他透露,車輛學院的畢業生不僅受到傳統汽車公司的青睞,華為、百度、滴滴、神州等科技公司也加入了搶畢業生的行列。
在業內人士看來,汽車行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搶占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本土人才。
如何通過改變人才培養體系的適應性來激活本土人才庫,重新定義新時代的汽車人才,將是決定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勝負之壹。
“全世界的汽車行業都存在壹個* *問題,那就是基於傳統汽車工程教育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當前汽車行業的實際需求。”楊殿閣說,“這是壹個世界性的難題。舊的知識無法解決新的問題,所以汽車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壹場革命。”
高校作為人才的儲備庫,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企業對畢業生“爭搶”的背後,是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早已率先邁出的變革步伐。
2065438+2009年4月,清華大學車輛與交通學院正式成立,英文校名?的?車輛?然後呢。流動性,同時撤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的編制。據悉,車輛學院下設四個研究所,分別針對車輛動力工程、汽車工程、智能出行、特種動力、車輛方向,形成“壹院四所”布局。
據悉,清華大學車輛學院將改變以機械為主的培養模式,致力於培養更適合未來需求的機械、電子、信息、計算機、網絡、人工智能等具有專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清華正式將汽車系升級為車輛與交通學院,這也是中國第壹個以‘機動性’命名的系。這代表著我們的研究方向已經從原來的‘交通工具’本身擴展到了移動出行的新方向。相對於名稱的改變,學術方向的拓展對學院來說確實是有價值的,也是重要的。”楊殿閣說。
在楊殿閣看來,清華大學車輛學院的變化只是我國汽車相關院校改革的壹個縮影。
在2019中國汽車人才高峰論壇上,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張力軍透露,同濟大學正在從學科交叉、校企融合、理論與實踐融合、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推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我們特別強調在學校裏打破學院之間的界限。例如,我們與設計與創意學院聯手,將工程學和美學相結合,設計開發車內外的汽車;與交通學院、電信學院合作,進行智能交通與車輛的招生與培訓。”張力軍說。
復旦大學招生辦透露,今年復旦大學新開設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專業充分發揮復旦大學在學生培養方面的學科優勢,促進跨學科創新,旨在培養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型人才。
據悉,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有智能信息處理、智能系統設計、智能芯片設計、類腦智能四個培養方向。通過理論+實驗/實踐的復合課堂設計,培養學生綜合獲取新知識和終身學習、創造性思維和交叉創新、組織管理、社交和活動策劃、系統設計和工程應用的能力。
記者電話聯系了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該學院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除了傳統的汽車工程系,學院的內燃機工程系和熱能工程系已經合並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並在該專業開設了新能源汽車相關課程,以適應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需求。
事實上,這樣的變化正在為更多車輛專業的學生指明學習方向。
讓李鵬飛感到安心的是,與往年相比,他所學的專業課也開始主動調整。“取消了不適合汽車發展方向的課程,增加了壹些新的課程。比如汽車專業的大三專業課,會學習控制原理和智能網聯。”李鵬飛說,“據說我在汽車行業越老,就越受歡迎。我要繼續我的學業。”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