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城的城隍大會於4月28日舉行。除了城隍之外,還有壹位菩薩金榮,他是壹位火神,掌管火。看來4月28日的“鎮神會”是壹次“驅疫消災”的盛會。湖北省仙桃市的龍舟賽壹直很受歡迎,尤其是在綿城。從過去到現在,和其他地方都不壹樣。
比賽時間方面:其他地方大多只在五月初五比賽,綿城在舊時代的五月初五(小斷陽)、五月十五(大斷陽)、五月二十五(斷陽)比賽。
比賽地點:以前綿城賽龍舟只允許在東門、南門、北門、西門、九合門、小橋、江北、七裏城、紅花梯等九個地方參加,其他地方都是自嘆不如。後來這個規則被打破了,任何地方的船都可以來參加比賽。1998參加端午節的龍舟中,有兩艘是洪湖市的。
在龍舟的布置上:其他地方沒那麽講究。他們大多只在船頭安裝壹個水龍頭,在船尾安裝壹個“尖護”。綿城不僅在船頭安裝了水龍頭,之前還在中艙豎起了壹個“水桶”,中間紮上顏色,掛上鑼,船尾配有鐐銬和“尖頭”。看起來很漂亮,很有氣勢。
關於橈手的規定方面:以前綿城可以到四鄉邀請橈手劃船,現在不做了,橈手在船的地方。輻射手在每艘船上都穿著統壹的衣服和帽子。泛舟詠也不同於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號子比較長,綿城的號子只有兩個字:“排!劃!”聽起來又高又好聽。在比賽風格上:綿城能按規則辦事,做到“友誼第壹,比賽第二”,從不打架。其他地方的人看了都驚嘆不已。
獎勵形式:綿城龍舟賽都在小蓮花池的珠臺上標註輸贏。舊社會有“贏了包子,輸了黃瓜”的習慣。誰贏了船,商人們就在船上掛紅條,放包子吃;誰的船輸了,橈手覺得沒光了,溜了。現在不同了。都是鎮政府定的,有獎勵。
由於綿城龍舟賽的獨特之處,吸引了許多人來參觀。1998端午節期間,全國各地乘長途汽車遊覽的人絡繹不絕。從5月11日到5月15日,每天有3萬多人訪問。仙桃市詩歌學會副會長曹大排先生參觀後即興作詩:
端陽賽龍舟/讓我們同心同德,力爭上遊。/鑼鼓聲催虎將,/旗開得勝。/泳池周圍,人們聚集在壹起觀望,/滾著滾著登上了寄宿學校。/屈子有笑慰之氣,/古城兒女爭愛。
綿城龍舟賽不僅在本市及周邊縣市有名,在全國比賽中也很有名。1995年秋,“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行。綿城回族鎮組織了壹支女子龍舟隊,由鎮長馬記生率領,代表湖北少數民族運動隊。綿城女子龍舟隊(因代表湖北省而被稱為湖北女子龍舟隊)在西山滇池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昆明詩人孫仲權寫了壹首熱情洋溢的詩――贊美湖北女子龍舟隊:是滇池怒放的荷花/還是蝴蝶泉裏飛舞的蝴蝶/啊――是湖北女子龍舟隊/驅龍躍進/耀眼奪目/紅旗飄揚/咆哮歸來/七彩龍龍破浪/晶響千雷/看?d?d/湖北女子龍舟隊/風格壹抖/出類拔萃/兩岸壹贊/震撼男!
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像其他傳統節日壹樣,它發展緩慢。古代皇帝有壹套祭祀制度,春天祭祀太陽,秋天祭祀月亮。早在李周,“中秋節”壹詞就有了記錄。後來貴族學者紛紛效仿。在中秋節期間,他們觀看並崇拜天上又亮又圓的月亮,表達他們的感情。這種習俗流傳到民間,形成了壹種傳統活動。直到唐代,人們更加重視這種祭月習俗,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唐太宗》記錄了8月15日的中秋節,這在宋代很流行。
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等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中秋節的傳說之壹——嫦娥奔月
相傳古時候天上同時有十天,莊稼曬死,百姓窮困。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有著無窮的力量。他同情受苦受難的人民,登上昆侖山之巔,充分利用自己的神力,拉開弓,壹口氣射下九個以上的太陽,命令最後壹個太陽按時升降,造福人民。
後羿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娶了壹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打獵,後羿所有的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人們羨慕這對美麗恩愛的夫婦。
許多仁人誌士來此求學從師,別有用心的孟鵬也混了進來。
壹天,後羿去昆侖山訪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過的王太後,向她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瞬間升天成仙。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只好暫時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卻被反派孟鵬看到了。他想偷長生不老藥,讓自己長生不老。
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留下。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手持寶劍闖入裏屋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機時刻,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箱,取出仙丹,壹口吞下。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很早就逃走了。後羿又氣又心碎,他仰望夜空,大聲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地追著月亮跑,可是他追了三步,月亮退了三步,他退了三步,月亮前進了三步,他無論如何也追不上。
後羿無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來到嫦娥最喜歡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擺上她最喜歡的蜂蜜和鮮果,在月宮向依附他的嫦娥遙祭。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擺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
從此,拜月中秋節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第二個傳說——吳剛摘得桂冠。
還有壹個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據說月亮上廣寒宮前的桂花樹生長茂盛,高達500多尺。下面有壹個人經常砍,但是每砍完壹次,砍的地方馬上就合上了。千百年來,這棵月桂樹永遠不能被砍倒。據說這個砍樹人叫吳剛,漢朝西河人,曾經跟著仙人上了天,但是他犯了錯,仙人就把他貶到了月宮,每天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工,以示懲罰。在李白的詩中,有“欲在月中,自付寒”的記載。
中秋傳奇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群眾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奮起反抗元朝。朱元璋聯合各種抵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嚴密,消息傳遞起來非常困難。軍事家劉伯溫想出壹個計策,命令部下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進餅裏,然後派人分別送給各地起義部隊,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夜響應起義。起義那天,所有的反抗者壹起響應,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久,徐達攻占元朝,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極了,連忙傳話,說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全體將士都要與民同樂,並且要把當年開戰時秘密送來的“月餅”作為時令糕點送給大臣們。此後,“月餅”的制作越來越精細,品種越來越多,如碟狀,成為饋贈佳品。中秋節過後,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壹,在荊沙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其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代代相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不同的觀點。現代學者聞壹多認為,端午節是壹個龍的節日。吃粽子和賽跑都與龍有關。但就荊楚古俗和民族習俗而言,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人。因提出“聯齊反秦”統壹中國的政治主張,被奸臣陷害,被項王流放。屈原聽到楚國被齊國攻打的消息後,不堪承受亡國之痛,於是在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往洛江裏扔了壹塊石頭,死了。南朝阿良吳郡在《續齊之和》中寫道:“楚人哀之,而救其舟。端陽競是遺。”又曰:“屈原於五月五日投汩汩之流,楚人哀之。每年的這壹天,他都用桶來祭大米。”時至今日,賽龍舟、吃粽子已經風靡京沙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