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綿陽雕花剪紙的剪紙特征

綿陽雕花剪紙的剪紙特征

綿陽民間剪紙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荊楚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眾多的剪紙藝術線條中,綿陽剪紙以構圖均勻均衡、剪雕並舉、雕細為線條畫而獨樹壹幟。綿陽剪紙擅長表達童話故事,以及人們習慣看到和向往的東西。它的顏色多種多樣,如婚禮花、窗花、鞋花等。有了節日,人們就用它來裝飾美化環境,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特征包括:起源的歷史荊楚特征、技藝的傳承江湖特征、藝人的集中地域特征、題材的象征水鄉特征、圖案的民俗“婦孺”特征、實用裝飾藝術特征。

1,荊楚特色

傳統楚文化崇鳳尚紅。楚都秦家嘴楚墓地出土15件“虎鳥掛鼓”,圖案為雙虎雙鳳壹鼓。楚墓出土的帛書上也有許多鳳凰圖案。綿陽雕花剪紙多有鳳凰為主的圖案,如鳳凰日出、雙鳳日出、鳳凰牡丹、雙鳳喜、龍鳳吉祥、鳳凰展翅、雙鳳、百鳥朝鳳、龍鳳舞、彩鳳齊飛、鳳舞(比喻婚姻美滿、夫妻和睦)、鳳來儀往、鳳友作愛(比喻深情款款的青年男女結成夫妻)、夫妻對唱等。剪紙中,鳳凰的姿態婀娜多姿,或挺立,或大步向前,或展翅高飛,表現出壹種自信、向上、健美、蓬勃的生命力,其表情和造型都保持了楚文化的風格。綿陽剪紙,是祁龍壹種用紅線刺繡的服裝剪紙。特別是在婚禮習俗剪紙上,都是用大紅大紫的紙,能增加喜慶氣氛,深受百姓喜愛。可見楚文化還是遺產。

2.宗教特征

“傳統就是文化和巫官文化,巫術盛行於民間。”“當時人們的審美意識充滿了魔幻色彩。所以楚文化中各種藝術的裝飾紋樣中有大量的神話和鬼神(《湖北民間藝術源流》第2頁,湖北美術出版社8月出版,1987)。據《綿陽縣誌》記載,唐代佛教在綿陽流行;清末,全縣共有寺廟197座。1949還有149的座位。所以,人們往往會被迷信思想所束縛。結婚的時候,房間裏有根據麒麟的禮物貼的剪紙。如果三年沒有孩子,女人就去廟裏向觀音菩薩討個孩子,燒香,化紙為紙,磕頭。回到家,自己剪個紙人(或者偷偷買個剪紙藝人),綁在腰帶上,懷孕的時候燒掉。有的人想生,所以剪的紙人會露出男性生殖器,以為這樣就可以了。綿陽縣城東嶽廟,民國時期建有冥界十殿。十殿裏有下地獄、入油鍋、過奈何橋、坐血湖池等幾十個恐怖的泥塑。今天的崇拜者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民間喪女死後,家屬為死者穿“壹路壹鶴”的繡花鞋,稱之為“壹縛壹屬,死時無事(橋)。”據巫師說,在死者去冥界的必經之路上有壹座細長的乃河橋。後人強調孝道,不讓逝者過這座危橋。他們特意做了壹雙“壹蟾壹鶴”的繡花鞋給她穿。如果妳在天空中行走,妳可以建造壹架起重機;妳可以在水上騎蛤蟆。或者在鞋上繡兩只狗,中間放個盆,叫“兩只狗喝血”。傳說女人生孩子的時候流了很多臟血。他們死後,顏命令他們喝幹凈的臟血。後人也不會讓自己的祖先遭受禍患。於是我用了“二狗飲血”來互相幫助。

3.水鄉特色

綿陽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民國時期,綿陽總面積4668平方公裏,河流四通八達,湖泊星羅棋布。著名的湖泊有洪湖、大通湖、排湖等。該縣湖泊面積占總面積的三分之壹。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綿陽人對荷花、荷葉、蓮藕、魚蝦、鶴、翠鳥都非常熟悉。因此,他們的許多剪紙都有水生動物、植物和捕魚、撒網、采摘荷葉、插秧、割糧和慶祝豐收等主題。蚌殼精華和蓮舟剪紙也是人們喜愛的傳統內容。

4、工藝特點

綿陽剪紙和北方剪紙有著精確和豪放相反的特點,顯得細致入微。首先,它的構圖飽滿,用“散點透視”表現平面上的立體圖形,點、線、面有機結合。剛柔並濟,黑白對比,虛實相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所以人物形神兼備,重在造型生動逼真,線條流暢圓潤,女雕男雕相結合,鏤空留真。碎工(俗稱插刀)特別精細。藝術家們用刻刀在剪紙作品的適當部位插入放射狀人物,或用刀美化人物的胡須、毛發、服飾、鳥羽、動物毛發圖案,裝飾風格濃厚,鄉土氣息濃厚,深得百姓和專家的好評。

湖北藝術學院張郎教授曾在1959《湖北文化報》上熱情評價過綿陽剪紙八仙:“綿陽的八仙是大家熟知的雕刻人物,構圖、人物動作、表情都非常嚴謹,起到了最大的表現人物的作用,整個畫面的輕重大致相當。鏤空與留實的安排恰到好處,相呼應。刀刃和碎工使用得當。壹看就是江南雕刻的藝術風格,細長柔和,裝飾性強,藝術感染力強。這些特點和創作規律值得我們藝術家學習。”

5.江湖特色

勉陽剪紙的傳承,多為師徒、父子、子孫、兄弟、母女、妹姐。如清末彭場窯灣村剪紙藝人王亞歡,據不完全統計,在彭場地區教過30多個弟子和孫輩。

解放前夕,綿陽有65438000多名賣花藝人自發組織剪紙行業協會。每年8月15日,我們都會祭拜剪紙鼻祖西陵之母雷祖之牌位,交流技藝和胡阿祥新作,並吃祭祀酒。相傳,軒轅黃帝的公主雷祖曾是古代西陵部落中壹位勤勞、聰明、英俊的姑娘。她發明了栽桑養蠶,被後人尊為“蠶神”。後來發明了剪紙刺繡。壹天,雷祖去遠足,坐在樹蔭下乘涼。正午的陽光透過樹林,映出她鞋尖上的花朵和樹葉。

她覺得很漂亮,就根據這個投影剪出圖案,繡在鞋頭上。繡花鞋是她穿的。宮娥和彩女都學習剪影刺繡,然後逐漸流傳到民間,流行於荊楚大地。綿陽剪紙藝人將西陵聖母碑放在第壹家的神壇上。中秋節祭祀已經成為綿陽江湖上剪紙藝人壹年壹度的活動。

從江湖的語言和行為來看,也有其規範性和傳承性的特點。裏面有花的書包有十三頁。這代表清朝的十三個省;賣圖案的盒子有五個抽屜,代表五湖四海。同時在藝人中,也有江湖行話:兄弟姐妹相見,甚是親熱。如果妳遇到壹個沒師從過的藝人,他在江湖上是被鄙視的。賣花的藝人走街串巷的時候,左肩扛著圖案箱,右手拿著貸款鼓;鼓上有壹個小鑼。走路的時候搖撥浪鼓,鼓和鑼壹起響。襯好後,川湘的鑼鼓要打:“敲,敲”。然後他說:“冬冬強,冬冬強,新來的姑娘出繡房了。快來買圖案,買圖案。不買圖案的就是婊子,婊子!”回家的路上,我搖著小販的鼓,唱著“咚咚咚,咚咚咚,賣藝的,回老家,回老家。”

過去,綿陽連年被淹,藝人靠雕刻圖案為生。長沖口鎮還有醜石灣和彭場窯灣。田地少了,勞力多了。為了補貼生活,許多農民在農閑時忙著種田和出售。解放前夕,彭場窯灣村5組有80多位剪紙藝人。長沖口石疇灣村、曾臺村有壹定數量的剪紙藝人。他們雕刻的圖案,首先是從師傅那裏得到的傳統樣品,然後由同行交換,最重要的是,是他們自己創作的。他們生產銷售自己的產品,把作品變成產品,產品變成商品。逐漸趨於職業化、專業化。解放後不久,泌陽縣雕刻工藝社成立,後並入仙桃工藝社,是承擔我省外貿出口剪紙加工任務的雕刻分會。

在北方,許多婦女剪紙,而在綿陽,很少有婦女雕刻剪紙。剪紙藝人多分布在農村,城鎮的剪紙能手極其稀少。

6.時代特征在過去,刺繡在綿陽很流行,繡傳統戲劇的服裝和婦女兒童的服裝。剪紙用途廣泛,也起到了反抗封建統治的作用。據洪湖地名記載,元末,著名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之妻潘金華在沔陽(今洪湖市)繡堤,組織村民繡義旗和起義軍服飾;大革命時期,綿陽* * *生產黨組織創始人樓敏秀的妻子郭煥珍,按照剪紙圖案繡出了犁旗;中國的生產黨湖北綿陽工農革命軍第五軍於1928年元旦在綿溪吐格布港成立時,當地婦女繡出壹面鐮刀斧頭紅旗。新中國成立後,刺繡流行了10多年。配合當時黨的中心運動,藝術家們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發展生產、勤勞致富、獨立婚姻、勤儉持家、尊女愛媳婦、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細節為中等新內容刻花。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春光席卷大地,萬物復蘇,剪紙藝術獲得新生。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刺繡、剪紙,都應時而生。印花布、汗衫、背心上出現了印花剪紙圖案,毛衣上也織有剪紙圖案。

豐衣足食,彬彬有禮。孩子壹歲多,10歲,老人過生日。舊社會多送繡品,現在綿洋在做生日牌匾。由多色吹塑紙制成。輕巧美觀,很受歡迎。牌匾上有生人的照片、姓名、出生年月、吉祥話、生肖圖,還有花邊、角花等剪紙裝飾。據統計,僅仙桃市就有100多家制作生日牌匾的攤位,滿足了全市及周邊縣市城鄉群眾的需求。在婚禮活動中,婚禮用的汽車以及冰箱、電視、洗衣機等配套產品上也少不了“紅喜”二字;婚宴大廳的正面,掛著許多巨大的雙喜剪紙圖案。在喪葬活動中,過去是房子綁靈,現在是兩層小樓,配有現代家具。還有車、船、箱子之類的紙張。每張紙上都有團花、角花、雙面連續花邊、個性圖案等剪紙裝飾圖案。過去,紙張大多是黃色、藍色、黑色和白色。如今,喪紙中的寺廟色彩斑斕,氣勢恢宏,這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藝術家心目中的反映不無關系。

  • 上一篇:中山出臺產業用地新政,增設新型產業用地類別
  • 下一篇:論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