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青,女,8月1938日出生於北京,8歲開始學習武術。清末民初師從清末民初著名武術家的弟子高先生,學習傳統少林拳、太極五星椎、刀、劍等器械。雖然訓練艱苦緊張,但她如魚得水,武功提高很快。她精通刀、槍、劍、棍、拳等十八般武藝。
1953年,14歲的她代表北京參加了華北運動會武術比賽,以二陸番子拳和二陸太極十三劍成套獲得武術比賽金牌。同年代表華北參加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運動會,以雙劍和反子拳獲得武術比賽金牌,會後當選為國家武術隊隊員。
1958,吳樹青高中畢業,考入北京體育學院武術系繼續深造。在五年的大學生涯中,她豐富了理論知識,掌握了武術技術動作,分析了教學方法,為她以後四十年的教學和裁判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60年,吳樹青師從吳式太極拳傳人徐致壹先生,學習吳式太極拳、劍、推。他成為了吳太極的第三代傳人,他對吳太極的精通使吳樹青的武術更加精進。
1963,大學畢業時,她已經精通各種內家拳、外家拳、長短器械、軟器械,尤其擅長太極拳、少林拳、劍術。她練的太極拳如行雲流水,給人以藝術享受,而少林拳雄渾有力,如虎下山,虎生風,練劍如龍鳳舞,身與體融為壹體,形神俱活,形神兼備,身姿矯健,給人以美的熏陶。
從65438到0963,吳樹青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天津的河北大學任教。當時她組織了壹支武術隊,參加了1964天津市高校武術比賽,全隊獲得總分第壹名,男女全能冠軍。吳教授以前不立,但在武林中已經是大名鼎鼎,大名鼎鼎了。然而,就在她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武術生涯卻在文革十年之初被迫中斷,吳女士遭受了嚴重的身心創傷。盡管如此,她仍然充滿熱情。1971年,她隨學校搬到保定,壹復工就重組了武術隊。為了進壹步弘揚中華文化,開展武術活動,她利用業余時間教學生習武強身,並於4月成立了河北大學武術協會,1984。武術協會以學校武術隊為核心組織活動。在吳教授的帶領下,多次在省市武術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在沒有特殊招數的情況下,河北大學武術隊以1994參加了第壹屆天元杯全國大學生武術比賽,獲得團體總分第壹。在吳教授的不懈努力下,河北大學武術協會自成立以來已發展成為壹個擁有6000多人的龐大社團組織。每年都有數百名德才兼備的畢業生告別母校和武術協會,將武術之花播撒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在武術協會成立之初,吳教授還為河北大學教員開設了太極拳培訓班,在全校推廣太極拳運動。後來在教員的倡議下,她在河北大學開辦了少年武術培訓班,招生對象從我們學校擴大到其他省市,影響很大。
吳樹青教授並不局限於河北大學。作為吳式太極拳的第三代傳人,她是享譽海內外的太極拳大師。1989年7月,應芬中友好協會、芬中體育協會、芬蘭體育學院邀請,她被國家體委派往芬蘭講學,教授中國武術太極拳。使芬蘭掀起了阿泰熱。1992 10,吳樹青前往扶桑宣傳國粹。作為代表團團長,她訪問了日本米子市,並教授中國武術太極拳。1993年5月,應臺灣省武林高手、中國太極館館長宋誌堅先生邀請,赴臺灣進行第壹次兩岸武術交流。由於吳教授的名聲遠播,她的訪問在全島引起轟動,臺灣省兩次延長了她的訪問。在上述國家和地區的訪問交流活動中,吳樹青教授以其高超的武藝和高尚的武德贏得了廣泛贊譽。同時,她也是第壹個由政府邀請和任命的人。在這裏,她不僅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傳播者,更是以武術為橋梁的友誼使者。吳樹青教授不僅是國內外著名的武術家,也是國際武術舞臺上著名的裁判。她早在1958就開始參與裁判工作,1984年被國家體委批準為國家武術裁判。同年,她在全國武警散打比賽中擔任副裁判,受到武警總部表彰。1992被國家教委聘為全國高校22名專家之壹。
1994受國家教委邀請,為全國高校武術教師授課。至今已六次擔任國際武術裁判,多次擔任國內武術比賽的總裁判、副總裁判、裁判員。由於吳樹青教授在裁判工作中認真負責、公正準確,她獲得了體育道德獎、精神文明裁判等多項榮譽稱號。
吳樹青教授在上述比賽、教學、文化交流、武術裁判等方面成績斐然,對武術遺產的挖掘和整理也做出了巨大貢獻。著有《傳統武術套路國粹·五龍·煙火》,獲河北大學科研成果三等獎。她還參與編寫了《大學體育》的武術部分,在《武林》、《武魂》、《中國武術》等武術期刊上發表了17篇專業論文。其中《太極五星椎脈絡》、《武術教學講解示範》獲河北大學科研成果二、三等獎。她的代表套路“太極五星椎”由李氏太極拳表演,被收錄在中國武術研究院聯合出品的電視劇《武術世界》中的太極走位集錦中。
此外,吳樹青教授還被收入《中國當代著名教練員、裁判員詞典》、《中國武術名人詞典》、《中國專家詞典》。
盜神三尺劍,學孫臏戰圖,春花秋月煙中,為我中華馴服於菟。吳樹青教授是壹位叱咤風雲的武林高手,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96從教育壹線退役後,致力於河北大學武術隊和河北大學武術協會的訓練。
吳老師於2003年6月3日因心臟病在醫院去世,享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