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洛陽有哪些民間工藝?

洛陽有哪些民間工藝?

洛陽民間工藝:“帝王”龍燈洛陽龍燈始於漢代,當時表演紅、黑、藍、白、黃“五色龍”。目前,洛陽老城區的“南關龍”是中國唯壹的白胡子舞龍,以紀念趙匡胤在洛陽出生時的奇怪天象,成為“真正的龍帝”。東莞的“龍”有50多米長。它點燃壹根特殊的蠟燭,既不熄滅也不燃燒龍身,在黑夜和人山人海中遊弋。洛陽的龍燈雖然不長,但只有八節,壹節頭,壹節尾,六條龍身。但每壹段都必須用紅絲連接,這樣總長度才能達到10米以上。制作龍燈的材料是竹簽和木棍,龍唇上還飄著壹些苧麻做的龍須。如果龍燈白天是這個樣子,恐怕沒什麽好看的。奇妙的是,舞龍燈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晚上。有了內置的燭光,龍就有了靈魂,變得活靈活現!舞蹈,形象生動。書上說,有的地方用油紙卷做照明物體。做油紙卷要花很多時間。先搓成手指大小的紙,壹尺多長,對折搓成麻花,然後放入滾燙的油中炸熟。煎的溫度壹定要控制好,嫩的時候經不起燒,老了容易被風吹滅。這種事得有個技術好的姑娘和個機靈的媳婦在燈會前壹天做,他們聚在壹起,剪紙,搓花,燒火,炸油紙,忙得不亦樂乎。洛陽的龍燈和其他地方的龍燈很不壹樣,就是用紙代替布。想想看,龍裏面有火,但是用布的話,怕被火燒傷。用紙不是更危險嗎?但洛陽人敢於冒險,正是洛陽龍燈值得驕傲的地方。據說宋代以前,洛陽東關人擅長制作紙花,生意十分興隆。五代末,制作紙花的商人將紙花運到開封和其他大城市出售。結果他們在外面看的時候,人家會玩龍燈,於是就學人家,先學會做龍燈。龍燈,其他地方的龍燈,是布做的。東莞人覺得我們可以做紙花,為什麽不用紙代替布做個創新呢?所以洛陽制造的龍燈很酷,和任何人的都不壹樣,地方色彩很濃。洛陽龍燈表演分多個頻道,但南關龍燈和火燒街龍燈最有特色。尤其是街頭龍燈,因其與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聯系而聞名,充滿了龍的精神。每次出動,觀眾如雲。宋太祖·趙匡胤出生在東莞賈馬營八洞窯。傳說他出生的時候,半夜紅光倒映天空,遠遠看去像壹團火。宋朝建立後,甲馬營改名為火燒街。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也出生在這裏。他繼位後,將火燒街改為雙龍巷。後來宋人在雙龍巷修建祠堂,龍燈由原來的獨舞改為雙龍舞。只有這兩個龍燈不壹樣。壹個是火龍,紅色的身體和卷曲的尾巴,象征宋太祖趙匡胤;壹個是有掃帚尾的龍,象征宋太宗的趙光義。兩只龍燈同時在街上舞動,壹前壹後,蜿蜒曲折,相互呼應,十分壯觀。據洛陽城誌記載,解放前,火燒街龍燈社設在太祖殿,“社頭”多由當地壹名保安紳士擔任。每年元宵節、城隍節、寒食節都按時演出。演出時,鑼鼓鞭炮齊鳴,現場有100多根棍子。大火在馬路上彈開,氣勢磅礴。舞龍的有九個,龍頭重四十多斤,任命壹個大力士;打出來的尾巴比較重,大概60多斤。記者看過兩次舞龍燈,都是在80年代的元宵節晚上。記得有壹次在市政府前的廣場上,兩只龍燈依次躍入觀眾簇擁的“舞池”,頓時鞭炮齊鳴,鼓聲隆隆,隱約聽到指揮的哨聲。隨著哨聲,龍燈上下飛舞,壹段上升,壹段下降,壹段向上傾斜,另壹段向下傾斜,像壹條出海的龍,搖頭擺尾,盡情地遊著。過了壹會兒,突然聽到口哨聲,看到舞蹈變了。只見領隊齊腰高,用導珠將木桿固定成壹圈,龍燈圍著他旋轉。鉛球越轉越快,龍頭壹咬,接著是龍身和龍尾。速度快風吹,燈滅直舞。轉眼間,天色暗了下來,舞龍的人氣喘籲籲。我覺得龍尾玩家最難。他在外圍,跑得比龍頭快好幾倍。沒有百米賽跑的速度,他是跟不上的。壹場比賽下來,連“飛毛腿”都要更換。原來領舞的和尾舞的都要錯過A角和B角,大概和劇團演戲差不多。主角詠嘆調太多,太累了,要換成A角和B角。據說,舞龍尾的人,舞得好就有福氣,子孫興旺。所以男生都在爭著龍尾,在最難的位置鍛煉自己。難怪,都是龍的傳人!龍的形象,既威嚴又靈動,被視為播撒雲雨、消災降福的聖物。人們舞龍,表達對龍的崇拜,也是合情合理的。至於舞跳得好,可以多生幾個孩子,多點幸福,不過是鼓勵晚輩帶頭,為龍燈社服務。農歷正月十四、十五過後,大部分龍燈已被連日鞭炮燒光,有的看起來“碎成壹片”,只剩下竹骨架。正月十六,有些地方會舉行回龍儀式,也就是元宵節的結束。場面狂熱,直到深夜回到寺廟才算結束。那時候龍身沒用,除了龍頭,都燒了送上天了。水龍頭高高地放在寺廟的大梁上,準備明年使用。民間工藝品——洛陽唐三彩、洛陽布老虎、
  • 上一篇:河南商丘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 下一篇:浙江紹興必遊的十大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