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鏟因產於洛陽,也被洛陽的盜墓賊廣泛使用而得名。
▲洛陽鏟,可以連接延長操作桿。
在李亞子發明洛陽鏟之前,中國古代就有鐵錐,這種盜墓工具的雛形。
明代王士行的《廣智壹》記述了洛陽古墓及其被盜掘的情況。最重要的是提壹個盜墓工具,叫“鐵錐”。
▲鐵錐示意圖
“洛陽水土深,葬者不如泉,起錨機十尺長。然而,盡管埋葬了,盜賊還是可以用鐵錐聞出來,他們會對金銀銅鐵生氣。
周秦漢時期,很多王侯都葬了北邙。但古墓大多埋在長長的地道裏,明器多為金、銀、銅、鐵等材質。今天三吳的古董都是洛陽的。但是大冢是禁止有公司的,是不允許發的。發件人耳朵小。"
——《廣智易》卷三《長江以北四省》
通過這段話,也直接解釋了為什麽洛陽盜墓猖獗,為什麽需要專業的盜墓工具。
洛陽搶劫猖獗的原因不外乎兩點。壹個是“周、秦、漢諸侯葬北邙人多”。第二,“現在還在三吳的古董,都是洛陽的。”有市場,就會刺激盜墓賊去盜墓。
對於盜墓需要專業工具的原因,文中也有明確的解釋。“洛陽水土富,葬人不如泉,錨機十尺長。”
現代的解釋是地下水位很深,從地表挖13―16米都抽不出地下水(明代壹尺等於現在的3.33米)。陪葬墓深,逼死盜墓賊,需要壹種工具快速探測地下是否有墓。不然用笨辦法,隨便往下挖十幾米,會很費時間。
洛陽東漢墓古墓分布圖
紅點是壹個已經被挖掘的古墓。洛陽有好幾個陵墓,像這樣的陵墓區,可見陵墓之多!!!
明代盜墓賊用鐵錐捅土,憑嗅覺(主要是看有沒有金屬制品,也就是隨葬品)就能分辨出地下是否有墓葬。
書中並沒有記載如何在鐵錐刺入土壤後,通過氣味辨別地下是否有古墓,但壹般是根據古墓與周圍環境有時間差,然後發現壹些線索。
鐵錐和洛陽鏟最大的區別是沒有提土和取土的功能,只能刺土,判斷地下是否有墓葬的準確率不是很高。
李鴨子發明的洛陽鏟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如圖,洛陽鏟前端的鏟面可以在地下升降取土樣。從而準確判斷地下是否有墓葬。
洛陽鏟不同的盤面設計,保證了埋土時可以提土取土。
1928(民國十七年),南京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考古學家衛聚賢到洛陽進行調查。在《中國考古學史》(1937,民國二十六年)中,他寫了關於洛陽鏟的工作原理:
把鏟子彎成半圓形的洞,放壹個長長的木柄,每隔五英尺在地上挖壹個洞。因為有了鏟子,土就保存在鏟子裏,用手把土拿出來,算是活土和死土。
所謂死土,就是自然地層,活土就是地層亂,是挖人埋人把土翻過來造成的。遇到活土,挖壹個能容納妳的大坑,十九就有古董了。
僅僅依靠壹個功能性很強的工具,似乎是拿不下洛陽鏟這個稱號的。
事實確實如此。洛陽鏟之所以能出名,也是因為集團挖搶的時代因素。
考古學家正在使用洛陽鏟。
以下節選自《中國文物報》,原題《洛陽鏟從盜墓工具變成考古利器》,闡述群掘群盜時代,以及洛陽鏟在現在考古中的作用和貢獻:
近代洛陽大規模古墓發掘活動的逐漸興起,引發了隴海鐵路的修建。
1904年6月、65438+10月、1913年5月,隴海鐵路洛陽至開封段、洛陽至觀音寺段分別開工建設。
鐵路經過古墓集中的邙山南麓時,修路時無意中挖出了壹批古墓(洛陽古墓太多,按照圖紙進行路基作業才能挖出古墓,可見洛陽古墓之多!),大量珍貴文物出土,外國鐵路工作人員競相收購,走私出境,牟取暴利。
原本只有國內市場的古玩貿易突然被帶入國際市場,豐厚的利潤極大地刺激了盜墓活動。
民國初年,洛陽村民對地下古物的發掘逐漸從偶然發現轉向多方尋找和發掘,尤其是民國十年至民國十七年軍閥混戰和日偽時期,發掘活動遍及洛陽各地。
村民靠槍,從晚上偷到白天公開挖。民國16年,駐洛軍閥韓福舉也成立了古玩專稅局,使古玩生意合法化。
盜墓從民國初年興起到洛陽解放末期,40年來從未間斷。數萬座古墓被毀,數十萬件文物流失海外。
在本世紀,洛陽鏟的勘探技術得到了進壹步發展。自2003年以來,考古勘探技術在“洛陽邙山陵墓考古調查與勘探”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洛陽邙山陵是我國著名的遺址,占地560多平方公裏,涉及眾多古墓。
利用洛陽鏟高效、便捷、經濟、科學、準確的特點,改進洛陽鏟的勘探技術,采用古墓、遺址精細鉆探的方法代替考古發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減少了考古發掘量,又盡力保護了地下遺址。同時,也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地闡明了墓葬形制和許多陵墓遺址的布局結構。
到目前為止,包括陵墓和陪葬墓在內的200多座古墓已被調查和勘探,面積達5平方公裏。
在實際工作中,它可以穿透深達30米的墓葬,可謂是下到墓穴中探索遠古的秘密。壹些著名的墓葬和遺址,如曹秀墓和朱倉東漢武帝陵,都是通過洛陽鏟鉆探發現的。
與此同時,中國的許多大型遺址也在大規模地使用洛陽鏟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如陜西Xi的西漢帝陵、江蘇揚州的隋唐帝陵、內蒙古自治區的遼和上京遺址,都在上述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洛陽鏟,這個傳統而神秘的勘探工具,在新時期的考古工作中繼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本文為豆漿奶爸密碼今日頭條作品|原標題:洛陽鏟與洛陽的關系及其在現代考古中的作用|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編輯:向日葵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化圈立場。
文博圈提交的材料:
推薦閱讀
博物館的工作嚴重錯位!妳怎麽想呢?
博物館的26個關鍵詞
九月,博物館的精品展
驚艷世界的中國古建築之美
我甚至可以吃考古的苦。還有什麽行業是我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