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幼兒教育相比,中國幼兒教育起步較晚。在中國沒有幼兒園的漫長歲月裏,中國的幼兒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擔,所以賢妻良母要“相教”,“子不教,父之過”。這些家長作為幼兒教育的最初承擔者,顯然沒有專門的幼兒教育知識,有的只是代代相傳的經驗,有好有壞。當然,壹方面是孩子相對自由的時代,但另壹方面也浪費了孩子學習和自我發展的好機會。在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被譽為“中國的福祿貝爾”的陳鶴琴先生在南京創辦了中國第壹所幼兒園,開始了幼兒教育的新探索。直到現在,我國學前教育界也從未停止過這種探索。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國學前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幼兒教師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認為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教育目的:幼兒教育的目的是什麽?這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長期以來,幼兒教育只是小學教育的附屬品,其主要目的是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而忽視了幼兒教育在孩子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後來由於幼兒教育的大力推廣和家長自身觀念的改變,幼兒教育的目的走向了另壹個極端。家長們以為應該通過各種幼兒教育手段開發孩子的潛能,希望培養出壹個神童。所以從胎教開始壹直到孩子出生,他都可以提前認字、走路,然後上英語課、美術課,給孩子安排了無窮無盡的學習內容,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其實幼兒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神童,而是培養頭腦靈活、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品質優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這種教育目的觀得到了普遍認同,幼兒園教育開始以兒童自身發展為終極目標。這種教育目的的改變直接引起了其他的變化。
二、教育內容:幼兒園長期以來存在重智力的現象,只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忽視其他能力的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綜合教育開始進入幼兒園。根據現行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可以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以分為其他不同的領域。各個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了兒童情感、態度、能力、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從最初的重視智育到現在的重視五育,這種變化體現了我國幼兒教育的巨大進步。
三、教育方式:傳統上,我們習慣於整齊劃壹,因為這樣便於管理。長期以來,幼兒園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師講解,與小學、中學的教育模式沒有本質區別。以前在幼兒園,老師總是要求孩子“把手放在背後,坐著別動”;“孩子們跟我讀……”然後壹遍又壹遍地重復;還有美術課,老師會在黑板上畫壹張演示圖,根據畫的像不像打分;這種教育限制和束縛了孩子的身心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逐漸摒棄了這種僵化的、不能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開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方式,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讓幼兒有自己的主見,提倡賞識教育,努力發現幼兒的閃光點,鼓勵引導幼兒探索創新。特別是在新技術蓬勃發展之後,很多幼兒園都引入了多媒體教育手段,讓幼兒園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很多幼兒園開始改變之前“家不同步”的現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爭取家同步,充分發揮幼兒教育的作用。同時,我們開始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他社會資源為幼兒園教育服務。壹般來說,有各種各樣的幼兒園教育方式,這些方式服務於幼兒園教育的目的。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和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四、師幼關系:在傳統觀念中,老師永遠是權威的化身,老師永遠是對的。不僅孩子這麽想,就連老師自己也這麽想。這給幼師與幼兒的溝通帶來了壹定的障礙。本質上,教師和兒童是獨立的人,有人格尊嚴,有物質和精神需求,有生存、學習、遊戲、娛樂、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權利。教師要像朋友壹樣與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虛心征求和傾聽孩子的意見,欣賞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目前提倡的是壹種與幼兒對話的師幼觀,強調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要求幼兒園教師“蹲下與幼兒對話”——當然這種“蹲下”的思想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蹲下,實際上是要求幼兒園教師徹底改變自己對幼兒、對教師和幼兒的看法,把幼兒當作有自己思想和主張的人,尊重他們的觀念和選擇。構建師幼良性互動,真正實現師幼人格平等。
以上是幼兒園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當然,實踐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和解決。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大膽采用新的教育方法,真正實現“快樂”的學前教育,給孩子壹個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