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糕是濟南的特產。在普通小米糊中加入糖和香精,既能增加風味,又能防止餅板變硬。
制造方法1。制糊:將小米粉用水浸泡,加入適量的糖和香精,攪拌成糊狀,面粉與水的比例為108 ~ 9。
2.熱解:用直徑50-60cm,中心微凸的鐵圓螺母熱解。將鑿子逐個加熱,然後用沾有食用油的布再擦壹遍,然後左手拿勺子,右手拿刮刀將糊狀物倒入鑿子中心,沿著鑿子邊緣快速均勻地刮出糊狀物,由外向內刮成圓形薄片。
3.成型:將烤好的煎餅從邊緣提起,趁熱在堅果上折成六層,形成長方形。從案板上拿下來,用木板壓住,冷卻後包裝。
該產品的特點是薄如紙;淡黃色;香脆爽口。
2.杜家驢肉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被譽為肉中之寶。據說慈禧太後喜歡吃驢肉。皇宮裏有專門做驢肉的廚師,全國各地做驢肉的名廚也經常進貢驢肉來滿足自己的愛好。據說堆在石頭上的杜家驢肉是當時的貢品。
杜家驢家族的後代杜善平,今年四十多歲。他從十七八歲開始就在垛石街做驢肉生意。杜善平的曾祖父是杜,杜的父親是清朝的七品官。後來我辭職不幹了。他回老家堆石頭去了。他沒有薪水,沒有技能,生活壹團糟。他吃了最後壹餐,沒吃下壹餐。整天頭發稀疏,鬃毛下垂,窮得沒臉。沒辦法,就在落基西橋西壩拍了。杜的父親做官時,結識了壹位好友,這位好友也是淇濱縣的縣令。壹天,他去拜訪他的老朋友。看到自己的生活如此糟糕,他不禁搖頭嘆息。他責怪他的老朋友沒有辭職。除了同情,他突然想起自己有壹個煮驢肉的秘方,看到很多驢主堆石頭。於是他帶來了秘方,資助老朋友做起了驢肉生意,取名杜家驢肉。
杜驢肉配方獨特,口感極佳,很快成為當地著名的特色小吃並被選為貢品。
杜的驢肉生意蒸蒸日上。當杜接手生意時,他的家族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富人。但是,杜記得他的父親在他的生活中必須節儉,他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他不註意自己的衣服,甚至還打補丁。他吃飽了才能吃東西。
有壹天,壹群做牛籠的河南商人,拉了七車去東北賣。他們去堆石頭吃飯休息,看見壹個衣衫襤褸的老人在撿吃芝麻餅時掉下的芝麻。這個老人就是杜。他看到商賈們嘲笑他,就說:我不要妳的芝麻,但是我怕妳浪費。要知道,壹粒糧食,壹份汗水,來之不易。後來他問:妳們賣牛棚嗎?
河南商人不屑地說:妳這麽窮,買得起嗎?杜說:我有很多牛。我覺得我的牛肯定比妳的牛多。河南商人自然不信: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把這些牛籠都給妳。杜讓人把壹個個領出院子,壹個個套上籠子。最後七輛車的籠子都破了,牛不停的往外跑。據說可能有壹萬頭之多。後來有了“壹萬頭牛都在家裏”的說法。杜善平說,他的曾祖父杜做驢肉生意賺了不少錢,他也養了不少牛,當然沒有傳說中那麽多。
驢肉營養豐富,有補氣血、使血臟的作用。據說經常吃驢肉可以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開通血管,補充活力。因此,驢肉往往成為人們的常見食物。
杜善平的父親沒有從杜家繼承驢肉,但杜善平的手藝是爺爺奶奶直接傳給他的。他曾經聽他奶奶說過,1956之後,國家不允許宰殺大型動物。如果壹頭驢在監獄裏被宰了三年,沒人敢殺它。1958年,國家提出三面紅旗(人民公社、平均主義、鍋飯)。普通人過著集體生活。馬、牛、騾、驢是集體的主要勞動力,是生產力。壹個大隊有幾只動物,都有戶籍。生病的牛和驢必須向公社報告,得到批準後才能宰殺。另外,這壹時期國家搞體育,社會大亂,百姓生活恐慌。杜善平的父親無心學手藝,無心做生意。
杜善平在1986開創了這門祖傳手藝,並將杜驢肉改名為平安驢肉(杜善平的外號叫平安,意為平安健康)。平安驢肉有兩種烹飪方法。壹種是將中藥按比例混合,與新宰殺的驢肉壹起放入肉鍋。另壹種方法是把活驢趕進專門修建的巷道,用火保持巷道的熱度。毛驢出汗後,渴了就會喝配制好的中藥。如此循環多次後,藥物會滲入活驢體內,成為藥驢,然後將驢宰殺,放入鍋中煮熟。
以前買驢比買肉容易,現在買驢比買肉容易。剛開始的時候,當地或者周邊的村鎮有很多驢主。驢好買,肉不好賣。每壹集賣肉都很少,原因很簡單,老百姓生活水平低,買不起。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們從來不去市場。我們每天殺幾頭驢,肉不夠賣。很多餐館、超市等顧客都要提前四五天預訂,否則買不到。現在的活驢從哪裏來?井裏沒水的時候,杜善平開了個玩笑。他接著說,由於驢的生長周期長,近年來農村養驢的人越來越少,沒有大規模養殖。因此,當地的活驢資源逐漸匱乏,無法滿足需求。而從新疆、內蒙古、遼寧等驢產區進口活驢,運費會很高,大大增加成本。所以現在主要靠經紀人牽線搭橋,到周邊縣市買本地驢。經紀人聯系了賣家,給我打了電話,然後我就去看貨了。他們送貨不是更方便省力嗎?不,驢子有肥有瘦。妳在壹頭驢身上花多少錢取決於肉的多少。妳必須親眼看看它值多少錢。妳看別處,就虧了。20多年來,杜善平練就了壹雙比稱重還準的銳利眼睛。摸摸驢脖子,扣扣排骨,就知道能出多少肉了。宰後可以稱壹下,估計壹兩公斤就好了。
每年五壹農副產品博覽會期間,杜善平都會去濟南參展,已經參加了五六年,深受市民和消費者的歡迎。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期間,我每天都賣出幾百公斤。2007年,Todos平安驢肉被評為濟南著名小吃,並在濟南大觀園設立了銷售網點。
和平驢肉是壹種很好的藝術,妳可以收集各種鮮花為妳的甜蜜祝願。目前,垛石鎮有幾十家驢肉加工商,杜善平希望和他們壹起,把垛石驢肉打造成名牌,讓驢肉的香味飄到祖國的每壹個角落。
3.劉家羊肉
曲笛鎮劉氏羊肉是壹門古老的手藝,已經傳承了幾代人。最早的劉玉振老爺爺有兩項絕活:涮羊肉和炸大蝦,這是當時方圓著名的小吃。我不知道我爺爺奶奶是怎麽學會這門手藝的。那時候日本人還沒有被趕走,我爺爺做的羊肉有時候會被日本人搶走吃掉。吃完後,他們豎起大拇指,不停地喊著姚希!
後來,劉玉振的曾祖父繼承了炸大蝦的手藝。
劉玉振的父親名叫劉丕森。十幾歲的時候,他跟著父親學做羊肉,掌握了所有手藝。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時候,不允許個人做生意,但是形式稍微寬松的時候,劉丕森就會偷偷煮壹些羊肉,然後偷偷賣掉補貼家用。但是,家裏人總是提心吊膽,怕被人知道。
買這集賣那集,壹天能賺四五塊錢。如何向大寨學習?在農業學大寨時,公社要求全體社員都要努力,專心學大寨。所以個人交易受到限制,全公社的市場都集中在壹天,讓人趕不上這壹集那壹集,買賣不易。這期間,劉丕森被安排到公社糧站宰羊,給集體幹活。看到機會,他也疏通了和公社、大隊的關系,買了壹只羊自己做熟了,騎到了濟陽賣點。劉丕森斷斷續續地做這個手藝,但他沒有擱置。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如壹聲春雷,滋潤著祖國大地,各行各業如雨後春筍。當土地被分到戶後,人們可以自由耕種,熟練的商販也可以放開手腳,大膽經營,自由自在。從1981開始,劉丕森壹直致力於劉氏羊肉的經營。
劉丕森有六個孩子,劉玉振是老大,丈夫安華臣是鄰村安家村的。結婚以來,他壹直和嶽父在劉家煮羊肉。幾年後,劉丕森老了,兒子還小,正在學校讀書。劉丕森將把自己壹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安瓦爾夫婦。劉丕森1990去世時,安華臣夫婦繼承了他們的羊肉店,壹直在劉家經營。到2000年,安華臣在安家村東頭路南建了5棟樓,建成了包括加工間、冷藏室、營業間、倉庫在內的羊肉加工基地。直到那時,這對夫婦才從劉家搬回他們的家。從劉丕森到安華臣,幾十年如壹日的陪伴著劉氏家族。於是,安華陳繼續在家經營羊肉店,但壹直使用劉氏羊肉店的名稱,得到了有關部門和消費者的認可。
華辰夫婦受劉丕森多年教導,掌握了從買羊到屠宰加工的絕活。劉的羊和肉都是家裏養的山羊。因為散養山羊主要是願意吃草,飼料和添加劑都不餵,肉質不含激素等有害元素,是純天然綠色食品。所以肉很好吃,很純,很有營養。曾經有壹段時間,他們從外地來過內蒙羊,但是通過實踐,內蒙羊的味道並不好。即使用同樣的方法煮,還是壹股草芽味,壹點味道都沒有。他們去市場,很多人買,說妳是羊肉?壹點都不像羊肉的味道。別人給建議其實是壹件好事,可以幫助自己提升。劉玉振修女真誠地告訴我們,她再也不會用內蒙羊了。通過實踐,劉玉振夫婦還發現,體重不到30斤的本地羊煮熟後味道最好。
華辰煮的羊肉以使用純山羊而聞名,最重要的是煮肉時的調料。這是壹種獨特的技能。將幾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混合,然後根據熟肉的多少決定調料的多少。熟羊肉不油膩,味道鮮美,食欲大增,深受消費者青睞。但由於個體經營,加上當地山羊數量有限,肉源相當匱乏,尚未形成規模。壹套五天才做壹次。有時候壹般會買,但是經常買不到。羊肉有限。除了濟陽和曲笛的賓館、飯店和酒店,市場上很少有真正的零售。所以安化陳的羊肉雖然貴,但是壹到市場就賣光了。
羊宰殺後,羊肉看不到生水。當它看到生水時,
有沒有考慮過在濟陽縣或者大城市開店?我經常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我還沒有決定。那時候生意好,經常有外地的人來買。讓我們拭目以待。腳踏實地,知足常樂。華辰哥簡單的壹句話,充滿了哲理。
4.黃玉寺豆腐皮
香味溢出鍋外,精華凝結成金箔。
享受異域植物肉,豆花開麥秋坡。
豆腐皮是當地的傳統名品,尤其是玉皇廟鎮魚洞村。薄如紙,像皮條客,好吃又便宜。各種涼拌、熱炒、葷素、豆腐皮做的素菜都很好吃。於甸的豆腐皮之所以味道香甜可口,與其制作工藝有關。業內人士介紹,大豆經過打漿、烘烤、過濾、打漿、去皮。70多塊豆腐皮要在鍋裏舀,然後壓水,去皮,去皮。這壹系列過程都是在40℃的高溫下進行的。剛剛從豆腐皮布上撕下來的豆腐皮又黃又嫩。如果像手帕壹樣揉成壹團扔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會有任何裂紋和邊角。是純綠色食品,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絕對讓妳放心。與市面上的豆腐皮不同,市面上的豆腐皮是生的。黃玉寺的豆腐皮是專門熏制的,可以涼拌,也可以爆炒。這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節選自閑置房屋主人的《商河百詠》。
5.濟陽酥魚
我們的酥魚是鮮濟陽河的代表,以肖氏酥魚的稱號聞名中外。邵氏脆皮魚以乾隆十六年在上虞白馬湖吃脆皮魚而聞名。關於少蘇魚的起源,有壹個傳奇的故事。壹條普通的草魚,經過秘制刀切、油炸、調味,做出的魚外嫩內脆,鮮香可口,酸甜鹹鮮,香味濃郁,讓很多人拍手叫絕!邵氏酥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核酸、鉀、鈉、鎂、鋅、硒、碘等微量元素和湯中的各種滋補調料,因此具有抗衰老、抗癌的功效。邵氏酥魚不僅是壹種小吃,而且是壹種美麗的小吃。以色澤黃亮、色澤鮮嫩、骨脆肉嫩、味道鮮美爽口而聞名。可以做成鹹、甜、鮮、辣四種口味,能讓喜歡各種口味的人贊不絕口。
6.壇肉
歷史:壇肉始於清朝。因為肉是放在瓷缸裏燉的,所以得名。據說這道菜是濟南風紀樓酒店的廚師獨創的。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記載,將肉放入磁壇,用麩皮煨制。方法和以前壹樣,壹直密封。
特點:由排骨燉而成。該菜色澤暗紅,腐肉湯濃郁,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工藝:排骨洗凈,切成5米2厘米見方的小塊,放入沸水鍋中焯5分鐘左右,撈出用清水洗凈。洋蔥切成3.5厘米長的段,生姜切片。將肉放入磁力缸中,加入醬油、冰糖、桂皮、蔥、姜和水,蓋上盤子,中火煮沸,小火燉3小時左右,至湯汁濃稠,肉爛。
7.黃家燒烤
黃燒烤是濟南著名的傳統風味。以味道鮮美,皮嫩不膩著稱。黃祖出生於章丘黃家灣,清康熙初年在章丘老城東關橋經營燒烤。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舊名茂盛齋燒烤店,民國初年改為長生齋,至今仍在原地經營燒烤。這家店做的燒烤風味獨特,質量上乘,被世人譽為黃家燒烤。黃氏家族從祖上就開始從事燒烤,代代相傳。都是從事這壹行養家糊口的。4月,1956黃燒烤作為名吃參加山東名優手工藝品博覽會。黃(黃的祖父)制作的“黃燒烤”在博覽會上獲得好評。
黃家燒烤在清朝鹹豐年間有很高的知名度,銷量可觀。黃家灣燒烤比較多。在晚清宣彤時期,有四五家燒烤店在營業。民國時期,黃家灣有人在濟南門前開燒烤店。上步區工商發展後,溢香齋搬到經二路、緯四路經營。
自開市以來,燒烤深受百姓喜愛,燒烤店越來越多。由於機械化生產的滲透,黃家燒烤的制作工藝和技術日臻完善,從而豐富了消費者的飲食文化。
食材:健康豬60公斤左右。
材料:大料150g,茴香100g,丁香150g,花椒50g,粗鹽1500g,稻草4根,薄白紙1張,幹麥稭40kg。
生產方法:
1.豬宰殺後,取內臟、脫毛、洗凈,每隔2厘米割壹刀,深約0.5厘米。對於肉厚的部分,先切成兩層,再用豎刀每隔2cm切壹層。全豬切好後,把食材揉壹揉。
2.除了把配料磨成粗鹽,把所有的配料放在壹個盆裏,攪拌均勻,抹在豬肉上。將食材搓入切好的肉條深處,然後腌制30分鐘左右。用雙肉鉤鉤住豬的後三叉戟,倒掛起來,用稻草段拉伸豬的後肘和後房,再用鋼筋做成的牛排在外面夾住豬的腰,形成桶形。然後用稻草支撐豬的中腔和前腔,使豬的身體變圓,烤的時候受熱均勻。
3.用麥稭點燃烤箱,將40公斤麥稭扔進烤箱使其充分燃燒,然後用石板和煤灰堵住風口。在肥腸上貼白紙,防止汙染。把撐著的豬放在竈頂上,在竈頂上扣壹個大鍋,用土糊上,煙就微微冒出來了。
燒烤是在爐子關掉45分鐘後完成的。打開大鍋,把烤肉拿出來掛起來。用刀把燒焦的豬皮外層刮掉,然後把肉切成薄片,就可以吃了。
特點:皮脆肉嫩,肥而不膩,回味悠長。
8.牛奶雞胸肉湯
牛奶雞胸肉是山東濟南著名的湯菜。俗話說,歌手要有好的口音,廚師要有湯。這說明做湯是壹個廚師的基本功,也說明了湯在壹場宴會中的重要地位。
關於湯的起源還有壹個故事。相傳戰國時,孫臏與龐涓作戰,設下迷宮。魏軍參戰後,三天三夜沒出來。之後,壹位老人給了他解藥。龐涓命令軍廚用大鍋熬湯,加藥醋,加鹽調味。喝完酒,拿了衣服,士兵們醒了,逃出了陣列。湯菜從此流傳下來。
魯菜裏的湯,也就是清湯,常用來調味。雖然現在已經用味精了,但是比較精致的宴席菜都是用肉湯調味的。用肉湯調味有壹個味精幾乎發揮不了的作用。鹵煮湯分清湯和奶湯。底部很少見到清湯,奶湯醇厚奶香。都是用雞,鴨,豬肘子什麽的做的。除了溫度和加工方法的不同。
產地:山東濟南
類別:菜肴
制造方法
[原材料]
雞胸肉150克、熟火腿25克、肥豬肉50克、香菇25克、厚樸50克、馬蹄50克、蛋清2個、奶湯800克、清湯250克、濕澱粉10克、精鹽2.5克、九韶15克、味精65435。
[食譜]
(1)將雞胸肉用刀壓平,搗成細泥,放入碗中,加入25g水拌勻。將菱角放入鍋中煮沸,取出放涼,剁成細泥,放入碗中與肥肥的豬膘混合(剁成細泥)。蘭花和蘑菇切片,放入沸水中焯壹下,撈出瀝幹水分。將火腿切片。
(2)將蛋清打成泡沫,加入雞糊、濕澱粉、肥糊、馬蹄糊,加入精鹽1g,攪拌均勻制成餡料備用。
(3)將5克蔥油放入炒勺中,轉小火,將材料揉勻。
(4)炒鍋內放入蔥油5g,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奶湯、清湯、精鹽、香菇、厚樸片,燒開,撇去浮沫,再放入姜汁、味精,撒上火腿片。
9.雞絲湯。
餛飩是濟南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吃法很多,根據食材不同取不同的名字。有清湯,老湯,雞絲,芝麻醬,三鮮餛飩。在南方,煮好的面條也放在湯碗裏,上面放上餛飩,並用白菜心裝飾,這被稱為雲吞面。餛飩全國都做,濟南第壹家。以前餛飩是濟南夜宵的主要品種。現代有許多餛飩店,其中最著名的是盛興誠浩餛飩館和青雲餛飩館。安查斯街周圍還有壹家很有名的餐廳,叫油炸餛飩。包好的生餛飩用大油煎成金黃色,外酥裏嫩,好吃。麻醬燜餛飩和麻醬煮米線差不多。熟餛飩是涼的或用冷水煮的,配以芝麻汁等調料,是濟南老夏的時令食品。
現在專門做餛飩的餐館很少了。早些年,有名的易發餛飩店已經倒閉,有很多個體餛飩攤,但味道並不好。
材料:面粉1000克,瘦豬肉500克,熟雞肉100克,幹澱粉100克,雞蛋50克,紫菜50克,香菜50克,蔥花10克,醬油50克,花生油30克,精鹽。
制作方法:1。將面粉倒入盆中,加水380克揉成面團,放在面團臺上搓。用搟面杖搟壹大張牛皮紙,搟薄幾下。每次搟的時候拍壹層幹澱粉(綠豆粉最好),大概五六遍。卷好後用刀切成梯形,上寬5cm,下寬8cm,高8cm。
2將豬肉剁成糊狀,加入醬油、鹽、蔥姜末、花生油、香油,順時針攪拌成餡。
香菜洗凈,切成粉,紫菜浸泡後撕成小塊,將熟雞肉和掛蛋皮切成細絲代替。
4.鍋中燒開開水,將餛飩往下推,浮起煮3分鐘,取出,放入20碗中,撒上紫菜片、香菜末、雞皮絲和熟雞肉,倒入1/20清醬油,再將熟雞肉和肘子湯倒入餛飩的碗中。
特點:湯汁純正醇厚,餡鮮嫩,皮薄滑。配合酥脆的芝麻餅和油漩吃起來更好吃。
10.燉烤鴨。
清燉烤鴨是山東濟南的特色菜,歷史悠久。燉烤鴨前,將稭稈等燃料放入爐內點燃,使爐內溫度上升到壹定程度,再關火。然後,將鴨胴體放在爐內的鐵蓋上,用爐內的炭火和熱壁徹底煮熟。不能打開烤箱門,也不能移動中間的鴨子。放進去拿出來壹次。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鴨子看不到明火。烘烤過程中,烤箱內溫度先高後低,溫度自然下降。火力溫暖但不強,空氣濕度大。所以鴨子受熱均勻,油水消耗低,皮肉不分離。成品烤鴨呈紫紅色,表面無雜質。皮亮肉脆,肉白嫩,味道鮮美。成敗的參考標準是,臘鴨要像饅頭壹樣新鮮。
相傳,烤鴨之美來自壹種稀有品種的北京鴨,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肉鴨。據說,這種特殊的純白色北京烤鴨的飼養始於大約1000年前,因為遼、金、元三代皇帝的狩獵。我偶爾得到這個純白色的野鴨品種,是為了狩獵而養的。壹直延續下來,得到了這個優良的純種鴨品種,並培育成了今天的珍貴。
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在《食貨寶典》中就出現了烤鴨這個詞。南宋時,烤鴨是臨安(杭州)的名吃。當時,烤鴨不僅已成為民間美味,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美味。但據《元史》記載,元朝破臨安後,元將軍伯顏已將臨安城的全部技藝遷到大都(京)。於是,烤鴨技術傳到了北京,成為了元宮裏少有的禦膳之壹。隨著朝代的更替,烤鴨成為明清時期的美味。到了明代,烤鴨還是宮燈節的必備美味,後來才正式命名為北京烤鴨。隨著社會的發展,北京烤鴨逐漸從宮廷流傳到民間。
在美麗的中秋節,許多文人墨客在這裏寫下了優美的篇章和膾炙人口的詩句,留給我們欣賞和品味。每次看到好看的文章,我都會多看幾遍,感受文章帶來的美好。以下是我為中秋精心挑選的三篇優秀作文。歡迎閱讀。
中秋節的負罪感
這是第壹次在其他地方慶祝中秋節。以前在上海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覺得中秋節這麽重要。王維的詩從小就背,知道是名人寫的名句,所以沒有特別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