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千年前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豐富文物表明,人類活動最早的杭州原始村落具有江南特色。他們有的在山上建起了半窯洞的房子,有的在地上豎起了幹柵欄的房子,以適應低窪地區。他們用石頭打磨石犁和石桿,從事水稻、芝麻等農業生產;使用弓箭、石刀從事狩獵活動;雕刻獨木舟、編織漁網、捕魚作業,在原始農業生產中形成了壹套習俗。他們還可以通過用石輪紡亞麻、用石針縫衣服、雕刻精美的玉器和燒制陶器來改善和裝飾他們的生活。
在春秋戰國時期,杭州屬於越國或吳國,後來屬於楚國。秦漢時期,杭州開始建縣。當時的錢塘縣是武林山腳下的壹個小縣城,江邊與水為鄰。《韓誌》雲:“吳越國君為尚勇,故其姓善用劍,輕生易斷其發,以避惡龍之害。與楚打了幾場仗,相互融合,所以吳越的風俗與楚略有相似。”
隋朝設杭州,建城,在江南開鑿大運河,為杭州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隋誌》載:“江南風俗魚米之豐,不愁饑,信鬼神,喜拜。”上面還寫著:“吳軍余杭,川澤沃巖,有海陸之慈悲,珍奇物聚,商賈合。其人有禮而庸常,故風俗澄明,道學長盛,風氣尚好。”
從唐朝開始,杭州就進入了中國名城的行列。杭州市區從南邊的江幹擴展到北邊的武林門。城鎮人口從654.38+0.5萬猛增到654.38+0.5萬多。經濟繁榮,還與日本、朝鮮等國建立了貿易關系。杭州已經成為“東南之城,江蘇武漢之都”隨著杭州城市的發展,社會風俗逐漸城市化,生產、居住、飲食、服飾、婚喪嫁娶、慶典、禮儀等民風民俗也隨之發生變化。詩人白居易曾在詩中謳歌唐代杭州“魚鹽聚為市,煙花起為村”的社會習俗,“家家點燈,處處放歌”的習俗,“二十歲好友樂,夜遊西湖”的習俗。
自北宋以來,杭州的風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杭州經歷了我國歷史上兩次人口南遷的影響,形成了南北風俗的大融合。西晉時期,北方屢遭戰亂,金家南遷。北方的士人甚至平民也紛紛渡江,聚集在富庶的三吳(吳興縣、吳軍縣、會稽縣)地區,南方大片土地成為東晉貴族的田莊。所以北方風俗也影響杭州。尤其是北宋末年,北方女真貴族入侵中原,趙、宋政權南移,杭州為都,大批士子渡江南下。杜南的北方人把杭州原有的家庭風俗習慣帶到了南方,極大地改變了杭州原有的風俗習慣。
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經濟日益繁榮,社會習俗更加多樣。當時杭州已經成為北方商人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從汴京遷來的兵器制造、土木建築、紡織印刷等工業和手工業作坊,在杭州重新建立了根據地,商人也紛紛開店、鋪。杭州有許多著名的市場,如米市、菜市、羊市、魚市、肉市、柴市、花市、花燈市、珠寶市、猴市等。到現在,杭州還有很多相關的街名。《武林外傳》等書記載當時杭州有440行。有壹條皇家大街,或者叫“天街”,從北面的斜橋壹直延伸到南面的鳳山門。路面是用石板鋪成的,兩邊有很多生意。“沒有壹個不買不賣的。”南宋《夢梁璐》曰:“自主街及諸巷,皆席鋪,皆門通。”不僅白天營業,夜市也和白天沒什麽區別。“坊街、買賣館鋪、酒樓館,直至四鼓後方靜。五鼓朝馬,早市者重開。”
當時的餐飲業是杭州最大的,人們大宴品茶。據《首都紀聲》記載,“北京大部分餐館都是老首都的人開的。”這些商店仍然保持著北方的飲食習慣,以適應南方人到北方人的口味和習俗。南宋皇帝勾踐懷古,想嘗壹嘗宋代五嫂煮的北方魚湯。因此,名菜“宋嫂魚湯”流傳至今。
南方人吃米飯,北方人吃面條。杭州人以米飯為主食,但是因為北方生活的人多,面食突然多了起來。北宋京城上流社會的女裝,也是南渡後傳到杭州的。就連“瘦金蓮”、“方盈綿丸”、“黑體香”等最時尚的化妝品,也逐漸在杭流行起來。《夢梁璐》中的《民俗》壹文曾記載過這樣壹件事:“自春節起,穿衣變得容易了,老了就不穿老規矩,裹著奇怪的毛巾衣服,三五成群地打架,極其惡心,老了也不簡單。”
南宋杭州的風俗與杜南初年北方的風俗大不相同。但南宋末年,隨著南北文化習俗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中原文化的崛起。南宋杭州的結婚、生育、滿月、百歲、壹歲等儀式也滲透了中原的風俗,許多娛樂習慣繼承了北方遺留下來的習俗。北宋汴京有“瓦房”,南渡後杭州有很多遊樂場所“瓦房”。電影壹開始只是用素紙雕刻,穿越南方後,用羊皮和顏色裝飾。強奸談宮調,汴京有孔三傳傳奇妖怪民謠,後來杭城有女藝人熊寶寶和更年輕的姑娘跟風學唱。隨著北方人從南方的到來,就連供奉的寺廟也遷到了杭州。
北宋士大夫崇尚園林,這也成為南宋官僚的壹種習慣。那時,西湖周圍建有花園。《夢梁璐》說:“杭園俯瞰西湖,兩峰高,亭臺樓閣,藏歌店舞。四時景色不同,歡樂無窮。”元代李過《風俗意》碑文中說:“上動即風,公穩即風俗。”宋朝南遷,君臣醉心於湖光山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也就形成了“四時賞西湖”和賞西湖的風氣。
南北融合後,杭州的城市習俗在生產、生活、婚喪嫁娶、養老、娛樂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壹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習俗。
元、明、清三代都繼承和發展了這些習俗。同時,在元清時期,由於少數民族掌握中央政權的影響,杭州的風俗也滲透融合了蒙古、滿族的壹些風俗。清代也有清朝貴族不滿清廷統治,扒下黃馬褂的,還有“刨黃瓜(夾克衫)”等杭州諺語。
在長期的封建統治下,杭州的風俗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但鴉片戰爭以來,杭州的近代風俗受到西方風俗的影響,舊風俗中往往有新的因素。在新的習俗中,存在著舊形式、舊形式等復雜現象。辛亥革命後,杭州舊的封建禮教和婚姻倫理受到壹定程度的沖擊,社會和禮儀習俗也隨之發生變化。但由於民俗的傳承,有些習俗仍在延續。而且在接受外來西方文明的同時,也引入了壹些陋習。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人民的風俗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不良作風和庸俗習氣被清除或取締,新的社會風氣正在逐步形成。
新的社會制度的建立相應地改變了舊的家庭制度。原來杭州幾代同堂的大家庭的墻門結構已經基本解體了。隨著婚姻法的實施,男女婚姻自由,包辦、強迫、買賣婚姻的封建制度被廢除,晚婚和計劃生育,以及尊老愛幼正在成為新的社會趨勢。殯葬改革也進行了。春節、端午節、重陽節、冬季至日等中國古代傳統春節假期大部分保留了原有習俗,增加了壹些新的內容,如春節前後的“擁軍愛民”、“擁政愛民”,慰問離退休老幹部、職工過年;清明期間,青少年祭掃革命烈士墓,等等。此外,新增了3月8日婦女節、3月12日植樹節、5月1日勞動節、5月4日青年節、5月14日母親節、6月1日兒童節、8月1日建軍節、9月9日老人節、9月10日教師節、11月11日國慶節等節日。
然而,在出現大量新樣式的同時,仍有許多舊習俗,甚至是低俗習俗不時湧現。為了把杭州建設成為壹個美麗、幹凈、文明、繁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杭州正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承優良傳統,改革陳規陋習,塑造杭州新形象,樹立新壹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