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縣委、縣人民政府重視學校教育的恢復和發展。1952年建立浦北縣,實行向工農開放教育的政策。這個縣的小學發展到320所,4所中學被接管和調整。1954調整了學校布局,減少了32所小學。1956,縣內建立私立小學。到1965年浦北和合浦再次分縣時,浦北縣有316所小學和9所中學。從65438年到0985年,全縣基本實現普及小學教育。從當年到1990。小學的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都超過了原來的部級標準。從1985開始,高中畢業生升學率連續六年欽州第壹。1977至1990、14期間,大學錄取總人數為1948人,中專錄取2782人。1991 2月,縣第壹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被國家教委定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988年,全縣籌資12萬元,率先完成中小學危房改造任務。同年,先後被評為廣西危房改造先進縣、廣西勤工儉學先進縣,並於1989年5月被國家教委定為全國實施“燎原”計劃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示範縣。截止1990年末,共有幼兒園46所,85個班,小學281所,教學點162個,高級中學4所,初級中學31所,職業中學2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8所。教職工7279人,小學教師4610人,中學教師2124人,幼兒園兒童16256人,小學生78586人,初中生21428人,高中生3195人。1990年,該縣教育經費總投入從1984增加到14349萬元,占該縣當年財政支出的27.33%。解放前,這個縣過年,城鄉人民都有舞獅、舞龍、跳春牛、唱戲、采茶的習慣。有些地方,人們喜歡捐助粵劇團去演出。解放後,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文化藝術事業逐步建設起來。初期發育期從1952到1978。投資246.6萬元建設了部分文化設施,建築面積18.4萬平方米,其中縣電影院1座,村級室內電影院18座,室外電影院48座。1979到1990時期是大發展時期。這壹時期,新增縣圖書館、博物館、演出管理站等機構,縣、鄉、村三級共投資957萬元,建築面積36.9萬平方米。截止1990年底,全縣有電影院238家,文化活動樓14座,文化招待所5座,燈光體育場館79座,壹般體育場館341座。總投資1203.6萬元。其中,改革十年間投資占79.5%。總建築面積55.3萬平方米,其中改革十年期間占66.7%,人均0.81平方米;全縣有18個鄉鎮,其中14個建有農村集鎮文化中心,占78%;262個行政村,其中181建有文化室,占69%,各類文化有3336戶;全縣現有專業業余文藝隊16000余支,其中業余文藝隊149支,音樂隊109支,醒獅、武術、運動隊961支。1990,以文補文總收入百萬元。
縣文化館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1982期間,全國文化館工作座談會在浦北召開,文化部表彰文化館為全國合格文化館,為全國先進典型。連續十年保持全國、全區先進,1989被評為廣西第壹文化館;縣人民電影院六次被評為廣西“四優”電影院;1987年,縣電影公司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縣新華書店榮獲廣西圖書發行先進單位“四連冠”;縣博物館被評為廣西文物工作先進單位;到1990年底,9個縣直屬文化單位被評為全國先進2個,省級先進6個,地區先進1個,其中88.9%為省級以上先進;基層方面,黃章等7個鄉鎮文化館、龍鎮等4個電影管理站被評為廣西先進單位,8個鄉鎮文化館、4個電影站、5個電影隊、1個圖書門市部被評為全區先進。全縣廣播電視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1990年底,全縣有家庭音箱4000多臺,電視唱盤17臺。1990,檔案藏書達到兩萬多冊。全縣文化藝術事業從解放初的壹片空白發展成為全國文化先進區。解放前到1952,這個縣只有壹些私人中藥店,零星的中醫人員很少,而且病人以中醫治療為主,廣大農村普遍缺醫少藥。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廣東人來到翟偉,開設了“佩蘭堂”中藥店。民國初年,全國18個衛鎮有100多家私營中藥店,農村有60多家。抗戰時期,江蘇人冷逃往,創辦了該縣最早的西醫冷診所。民國三十二年(1943)六月,合浦衛生院在第四區(黃章)短暫設立衛生分院。由於醫療條件差,環境衛生落後,鼠疫(俗稱人頭鼠疫)、天花、痢疾等許多急性傳染病時有發生。瘧疾、脊髓灰質炎、破傷風、麻疹等疾病不斷,而結核病、麻風病被視為不治之癥,長期蔓延;常見病、多發病預防不當。
解放後,衛生事業不斷發展。1952建縣,5月成立第壹所公立衛生院(現縣人民醫院)。當時地區機構派出了1名醫生和2名護士。到年底,這家醫院有25名員工。同年,成立了縣衛生廳、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縣衛生工作者協會,各區、鄉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年底,黃章和翟偉保健中心成立。到1958,全縣有11個區。除了小江區所在的縣人民醫院和安石區沒有其他衛生機構外,其他9個區都建立了衛生院和所。1965恢復浦北縣建制,設立縣衛生局、縣人民醫院、縣衛生防疫站、縣婦幼保健站、縣皮膚性病防治站。6月1978+10月1成立縣衛生學校,同年6月65438+10月4日成立縣藥品檢驗所。1979 12 1成立中醫院和縣醫療器械修復所。1983成立鄉鎮衛生院聯合制劑室。到1990,有9個縣級醫療衛生單位,2個區級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15個鄉鎮衛生院。這個縣18個鄉(鎮)有262個行政村辦事處,普遍建立了衛生機構。鄉村醫療點460個,工業等部門開辦的衛生院(室)17個,國有東方農場醫院1個,城鄉衛生協會聯合診所8個。這個縣現有病床757張,衛生部門住房面積從1965年建縣時的1.700平方米增加到1990年的1.900平方米。1990年,縣衛生部門在職職工95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79人,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175人,鄉村醫生520人,衛生員115人,助產士361人。縣城解放40年來,消滅了控制天花、麻風病和白喉;狂犬病、鼠疫、痢疾、脊髓灰質炎得到有效控制,布魯氏菌病、絲蟲病、瘧疾基本達到部頒標準。衛生部門擁有壹批尖端和先進的醫療和預防設備,價值654.38+0萬元。1988被評為欽州地區“衛生工作先進縣”;1989被列為廣西實現“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世界戰略目標的初級衛生保健試點縣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