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古代最後壹個封建王朝,在文化、治理、武功等方面都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文學也是。無論是詩歌、賦等傳統文體,還是小說、戲曲、曲藝等通俗文體,都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各種文體大多都有很多作者,寫了大量的作品,比歷代都多,包括盛行的朝代。各種文體的類型、做法、風格為清代大部分作家所繼承。可以說,清代文學是歷代各種文體的總匯,呈現出宏大而全面的景象。下面,我們按照文學的不同類型,對清初至清中葉文學的發展變化做壹個簡要的概述,同時介紹各種文學的概況。
清代詩歌相對繁榮。清代詩人至少有五千人,數量遠超唐宋。在明清鼎革社會動蕩之際,呼應當時註重經世致用的思潮,詩歌創作在受到傷害時轉向憂國憂民,詩人遺民的吶喊、憤慨和決心,其他詩人的漂泊和等待,悲涼滄桑的情懷成為清初詩歌的主旋律。總的來說,清初詩歌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言誌美精神,體現了詩歌的傳統審美特征。同時,清代詩人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總能獨辟蹊徑,努力開拓新的道路。所以在風格流派上,也可以兼收並蓄,各有千秋。如王士禛的神韻說,追求空靈之美,袁枚的性靈說,主張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沈德潛的調式說,既強調詩體等形式之美,又重視詩歌溫柔敦厚的內容,要求外表空靈,內容紮實。這些思想對當時的詩壇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詞在元代壹度衰落,但在清代又有所復興。這與清代文人普遍的雅趣以及在沈郁的環境中需要壹種委婉曲折的抒情形式有關。清初至清中葉,文人多以詞著稱,成就超過元明。清初有陳維崧、朱彜尊、納蘭性德三位大詞人,形成了以陳維崧為宗的陽羨詞派和以朱彜尊為首的浙西詞派。詞的創作呈現出“復興”的態勢。納蘭性德的出現,被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獨壹人”(《人間詞話》)。隨後,常州詞派的張惠言、周濟倡導比興,強調詞的社會價值,代表了詞體的轉變。進入晚清以後,詞的創作更加繁榮。總之,清代詞在規模和成就上都是壹個大觀,再次展現和發展了詞獨特的抒情功能。但應該說,除了陳維崧,清詞的格局普遍較小,往往還有細膩細致的抒情寫法。
清代散文和駢文都很有名。壹方面,清初的散文有晚明雜文的遺風,如金聖嘆、廖燕、李煜等人都創作了許多類似張岱的雜文。另壹方面,文壇的主導方向是在理論上恢復唐宋古文傳統,但在創作上越來越狹隘。《四庫全書提要》說:“古文單脈,自明之皮至七子,纖失於三原,極開於齊、貞。國之初,風氣尚尷尬,文人自唐宋以來,始談矩。”本文提到的代表人物有、魏、王綰。但這三個人的影響力有限。直到以朱成理學為核心的桐城派出現,清代正統“古文”陣營才真正確立。桐城派古文理論雖然適應了當時統治者的政治文化需要,但也對傳統散文理論進行了總結和整理,並使之規範化。其影響壹直持續到民國時期。桐城派在清代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比如阮元反對古文,提倡駢文。錢大昕對所謂“古文經學義”的攻擊,只是壹種表面理論。章學誠專門寫了古文十弊,強調作文壹定要寫實自然。然而,袁枚、等人的許多短文、書信等作品。都是遵循意旨,有晚明小品的神韻。駢文在清代也取得了新的成就,清代也被認為是駢文興盛的時期,作家眾多,風格各異。清初文人將駢文作為文學之事委以重任,由此拉開了駢文復興的序幕。乾嘉時期,駢文興盛,形成了與桐城派古文對抗的局面。這既與清代社會環境的蕭條、文化學術思潮的復古傾向有關,也與漢學學風的興盛有關。清代提倡駢文的人包括袁枚和許多著名學者,如阮元、洪、、等。他們提倡駢文,不僅是為了重視其作為美國散文的價值,也是為了刻意拒絕桐城派的迂腐頑固思想。這種古雅的文體雖然要求作者和讀者都有較高的知識和文學素養,但畢竟在清代流行,經過爭論產生了折中主義的理論,是唐宋古文運動後的壹種歷史補償,也對後來的文章產生了壹定的影響,比如梁啟超的《新文體》。
中國傳統戲曲在清代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清初及以後,中國社會大動蕩之後,傳奇創作有了新的發展。以李漁為代表的蘇派作家以其傳奇式的創作直接質疑當時的重大政治鬥爭,寫出了《仲卿》、《安》等著名作品。這壹時期的著名作家還有朱作潮、朱、葉、張大富、畢瑋、等。,而著名的作品有《十五關》、《壹把雪》、《人獸關》、《永遠的團圓》、《翡翠花園》、《漁父樂》、《琥珀勺子》、《這樣的風景》、《派對》等。這些作品大多是為戲班寫的,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很受觀眾歡迎。進入清朝後,許多有民族情懷的劇作家用傳說從不同角度總結了明朝的滅亡,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如吳的《秣陵之春》、尤冬的《田雋樂》,借歷史人物、虛構故事的幌子,表達對祖國的哀思。洪聖的《長生殿》和孔的《桃花扇》深刻總結了明朝滅亡的經驗教訓,歌頌了民族愛國英雄,鞭撻了喪權喪國的昏君和臣子。他們不僅以深刻的主題和強烈的現實感震撼了劇場,而且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使這兩部作品成為中國古典戲曲的頂峰,標誌著傳奇創作的巔峰。此外,以李漁為代表的壹批浪漫主義文人,繼續創作出壹些既浪漫又自賞,又不違背傳統道德倫理的作品。萬樹、阮大鋮、範希哲等人的創作也遵循同樣的道路。主要作品有《風箏錯》、《奈田鶴》、《我心中的愛》、《比目魚》、《尋鳳》、《巧團圓》、《浪漫棍》、《空青石》、《春燈之謎》、《燕子的筆記》、《雙金榜》、《牟尼河》等。乾隆中期以後,歷史進入壹個“康乾盛世”,社會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相對緩和。再加上文字獄,劇本、編劇雖多,但優秀劇目不多,傳奇創作趨於道德化、文人化,與舞臺表演實踐嚴重脫節。自嘉慶以來,傳奇創作的雜劇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幾部或十幾部成為傳奇劇本長度的常態,傳奇與雜劇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傳奇風格逐漸消失。與此同時,蓬勃發展的地方戲在與以昆山話為代表的“雅布”戲的競爭中占據了優勢地位,傳奇創作已經奄奄壹息。
到了清代,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白話小說、文言小說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清代產生了大量的文言筆記小說,數量超過唐宋。雖然藝術水平不壹,但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卻大放異彩,成為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與明末相比,清代白話短篇小說有所衰落,但也有壹些明顯的變化。李煜的小說仍有晚明文學的味道,但他單純從娛樂出發的意識更強,經常以正統倫理道德作為虛假的裝飾,其思想鋒芒不能不被削弱。至於小說,是清代文學的驕傲。明末清初出現了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說,其中並沒有值得稱道的佳作,只是壹些套路化的娛樂書籍。壹些歷史傳奇小說,如《水滸傳》、《嶽傳》,更多的是受到正統意識的影響。到了清中葉,沿襲《金瓶梅》的現實主義傳統,中國小說史上最偉大的兩部作品——《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終於問世。前者是中國最成熟的古典諷刺小說,後者是現實主義的傑作,把我們的古代小說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
清代文學的成就主要出現在前期和中期。在這個連貫的歷史階段中,出現了許多中國古代曾經出現過的各種文體的創作和壹些優秀作品。這是其他時代沒有的新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說,清代文學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總結。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壹時期的文學就其藝術成就而言並不高,但在外來文化和文學思潮的影響下,中國傳統文學在觀念和表現形式上都在發生變化,呈現出新的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