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4日,清明節,西方有個節日,復活節離清明節的日子有點近。復活節的日期不固定,是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壹個星期天。清明節的主要內容是為了紀念祖先或者是為了紀念先人,去掃墓立碑。簡單來說,人活著就是死。這是紀念死者的活動。在復活節,基督教紀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後的第三天復活。其中,人們反思死亡,期待復活。所以單從節日的意義上來說,清明節只是停留在死人的層面,復活節給人更多的希望,就是在生命死亡之後,依然充滿希望,期待未來的復活!
每年清明節,很多地方的滿族家庭都會舉行家庭祭祀或者祭祖活動,滿族文化網在往年清明節的時候報道過很多次。但是說到歷史,清明節祭祖或者上墳真的不是我們滿族的習俗,而是完全的漢族習俗。滿族人不會去清明節。
滿族文化網認為,因為滿洲不同於中原,所以中原的清明是萬物復蘇,氣候變暖。滿洲的氣候比中原冷得多。到了清明,也就是冬天剛過,漁獵的人就開始到山裏打獵或者采集人參。如果是滿洲的農業,清明時期,生活在農村的滿族人都在忙著種地。以前有句流行的順口溜:“二月清明麥第壹,三月清明麥最後。”是二月清明,清明前種,三月清明,清明後種。清明節前後忙著種麥子,清明節不祭祖,不上墳。由於自然地理環境不同,各民族形成的風俗習慣自然不同。滿族人也選擇向其他民族文化學習,學習先進的、適合他們的東西。清明節作為壹個紀念祖先的節日,滿族人有自己紀念祖先的節日,不在清明節。
進入民國以後,滿人的所謂漢化,只是說明外人分不清自己是不是滿人的級別。如果把老滿姓改成漢姓,民族登記也可能包括漢族,這是怕歧視。但是,根深蒂固的民俗不可能完全漢化。因此,即使在民國時期,滿族人也沒有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
進入新中國後,學校組織學生到烈士墓前祭奠先烈。新壹代滿族上學的時候,形成了清明掃墓的認識。2008年,國家把華夏民族的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日,全國放假,加上各種媒體的宣傳。尤其是隨著節日,滿族人才開始追隨漢族,形成了這壹天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
二、三月節
那麽滿族也有類似清明節的節日嗎?是的。
滿族的節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滿族文化網也在各個節日中挖掘歷史淵源。滿族節日常以月為單位,如五月節、八月節等。這個類似清明節的節日被稱為三月節。又稱“墓祭”,是滿族傳統節日。它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五舉行。
在三月節,滿族人祭拜他們的祖先,不是在家裏就是在祖墳裏。
向滿族人祭祀時,要供奉供品,壹般包括蒸好的子孫餅和子孫餃子,準備好的方子肉備用,或者豬頭豬腿,壹條完整的帶頭尾的魚,點心和水果。
在三月節,滿族人制作並飲用酸茶。所謂酸茶在滿洲叫,就是老北京旗手叫的豆汁。
滿族祭祀用的香與漢族不同,故稱韃靼香。
到了清朝,很多人講等級制度。
等級不同,墓的高度也不同。等級是壹級官的墓高是18尺,二級官的墓高是16尺壹天,三級官的墓高是12尺,四級官的墓高是10尺,五級官的墓高是8尺,普通人的墓高不能高於六尺。
除了三月節,滿族人可以在幾天內去掃墓紀念他們的祖先,通常是在7月15日,在農歷十二月的春節前,即農歷三十或之前。
30號祭祖,晚上吃福肉。如果是當年去世的老人,30號晚上會去掃墓送燈。如果當年沒死,可以去也可以不去。
過去,還有人在除夕夜給祖先燒包。所謂燒包,類似於今天的快遞,是遼金時期女真人所實行的。意味著過年結束了,壹家人過得很好。我也給我的祖先寄點錢,讓他們在另壹個世界過上好日子。用燒紙糊壹個大信封,寫下祖先的地址,和燒紙錢壹起燒信封,就是滿清燒包袱。
三、插佛這是我們的長期合作者、滿族剪紙藝人關提供的壹首插佛民歌,並說這不是舞臺表演,而是真實的民俗文化、風俗、現實生活。
滿族人上墳不像漢族人燒紙,而是插佛供養。
佛是音譯,可以選擇不同的漢字,但是這個音沒問題。這是壹個書面單詞。老滿族旗手口語叫佛頭,意思是“插柳”。佛頭由柳枝、玉米芯骨和剪紙花組合而成,類似壹個有頭、有身、有腳、有衣服的假人。柳枝是直柳枝,手指大,四尺長,削皮削尖。將兩根玉米棒的骨頭串在柳條的頂端。老張家口碉堡叫玉米棒子,把它們並排串在柳條頂上。這是佛頭的骨架。佛頭的頭枕是用衛生紙染的。頭枕是用紙卷綁起來的圓托盤,綁在佛頭的玉米骨上,做壹個花枕。佛頭是用紙紮的大花,花也是用紙莎草染的彩色花。花托上紮上大花,然後用彩紙把玉米骨包起來,做壹個漂亮的佛頭。
滿族插佛祖起源,因為古代滿族經常遷徙。為了給墳墓做標記,他們插入壹根棍子,並在上面綁上壹個物體。後來逐漸演變成佛。
佛陀的起源有兩個版本。
壹個是佛母救了老漢王,佛母被李將軍殺的時候留著長發,說明人們在祭祖的時候沒有忘記她救漢王的恩情。疊在玉米骨上的彩紙耳朵象征著佛母的頭發。
還有壹種說法是,佛上疊的錢形五色紙,寓意財源滾滾,俗稱“搖錢樹”。
而如果送燈,就送面燈,用白面蒸成燈碗,用棉花擰成豆油燈。不允許用蠟燭代替,因為民間說用蠟燭對下壹代不好。現在壹般用電瓶燈代替。
滿族人也有自己祭祖的禮儀和習俗。
滿族人祭祖的時候,拿著旗子的女人和鐵甲兵是不用磕頭的。
動作是先彎曲右腿,跪下然後舉起右手梅綺,這叫“單手叩”。
滿洲祭祀男女分開,先男後女。
第四,插入柳枝
柳樹很肥沃,喜歡生長在水邊。古代滿族視維生素為生命的象征。
滿族神話中有劉星神,滿語為Foto Uxiha,相當於劉蘇。其形如柳枝,是掌管生育的女神。
滿族人自古以來就有用柳樹祭祀柳樹和水神的習俗。
前面說過,插佛源的神話是佛母救了老漢王。其實佛母很早就是滿族祭祀的神。《清史稿》中記載的所有“母佛”,都尊稱為“母佛母謨”。
《滿清四禮集》記載了這位神的祭祀儀式:“佛力佛多”中文翻譯為“六支為福”,“峨嵋西”翻譯為子孫。這位女神在滿族家庭祭祀或野祭中廣受尊崇,連皇帝、皇後都要親自祭拜。
可見插佛和柳枝是相通的,有著相同的含義
那為什麽舊墳和新墳要有區別呢?
作者認為,新墳的主要目的是祈禱和祝願死去的親人在另壹個世界生活得更好。所以插佛就是搖錢樹的意思。對於老墳來說,是過去的祖先,更多的是為了紀念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我們。
滿族人有向祖先要孩子的習俗,即在祖先的墳前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剪紙練字人,意為求子、求平安。臉子人就是希望孩子壹個接壹個來。
滿語有句古話叫“孩子入洞,孩子成群擡”,意思是在墳前埋壹對兒女,祈求子孫後代興旺發達。
我想,插柳枝也是為了祈求祖先保佑我們生活富足。
滿族家庭還有用柳木雕神,用柳樹祈福,給孩子用榆樹維生素弓練習射箭和射柳的習俗。
動詞 (verb的縮寫)其他習俗
滿族人祭祖,不是在家裏,就是在祖墳裏。
向滿族人祭祀時,要供奉供品,壹般包括蒸好的子孫餅和子孫餃子,準備好的方子肉備用,或者豬頭豬腿,壹條完整的帶頭尾的魚,點心和水果。
滿族祭祀用的香與漢族不同,故稱韃靼香。
到了清朝,很多人講等級制度。
等級不同,墓的高度也不同。等級是壹級官的墓高是18尺,二級官的墓高是16尺壹天,三級官的墓高是12尺,四級官的墓高是10尺,五級官的墓高是8尺,普通人的墓高不能高於六尺。
在清明期間,壹些地區的滿族人現在會祭祀祖先或八旗。
清明期間,滿族還有放風箏、踏春、射柳的習俗。
作者夫差·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