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滿族是怎麽祭祀的?比如祭祀爺爺奶奶?還是燒紙?我不是滿族人,只是出於好奇。

滿族是怎麽祭祀的?比如祭祀爺爺奶奶?還是燒紙?我不是滿族人,只是出於好奇。

老人去世後,人們壹般會在炕沿放三塊木板,俗稱“殮房排”,把死者放在上面。頭朝西腳朝東。死者應在口中放壹枚大銅錢或硬幣,稱之為“含死者”。

我不得不停止三天。第壹天,服喪。通知遠近親友,家人當晚不能入睡,稱為“守靈”。在受害者的頭前放壹盞豆油燈。用棉花長撚,壹半在碗內,壹半在碗邊,豆油燈壹夜之間不會熄滅,俗稱“屍燈”。死者壹般在屋內住壹晚,第二天將下葬祭奠。當人們擡著壹具屍體時,他們不能通過門,而是通過窗戶,因為門是留給活著的人的。第三天,靈出來了,也就是葬禮。

舉行追悼會

第二天中午,“追悼儀式”開始了。親朋好友來信時要出示“賬目”和禮金。“窗簾”是壹整塊白布,白紙上寫著大字,如“某某天長地久”等。當妳失去家人的時候,妳應該把窗簾掛在喪棚裏,讓人們觀看。在棺材頭旁邊,站著壹個主持儀式的人。子女和家人跪在靈柩兩側,稱為“陪孝”。悼念的親友要站在靈柩前,主持人喊道:“某某老人,妳總是聽真話。這是妳老頭子,他是來給妳吊唁的!”然後他向送葬者喊道:“鞠躬,鞠躬,鞠躬,鞠躬!”哀悼者三鞠躬後跪下磕頭。主持人喊道:“站起來!”站起來走開。讓我們繼續第二個人。

順序是先老後幼。

壹個滿族家庭去世,要在院子裏掛壹面紅旗,寬壹尺多,長壹尺多。它掛在院子西邊兩尺多高的木桿上。滿族人認為條幅是逝者的靈魂。每天太陽出來之前,把紅色的條幅掛起來,太陽落山之後,拿下來放在棺材蓋上。

擡棺材去墓地

葬禮上,大兒子手拿“棺材”走在靈車前面。靈車過後,其他孩子玩“明靜”,即把細長的布條綁在像旗子壹樣的長棍上。這塊布用尖釘鑲邊。國旗的顏色取決於死者是哪個旗手。

滿族死了,不寫“榜”,這和漢族不同。所謂“災難清單”,就是在壹張白紙上寫下某人於某日某時“死亡”,某年某月某日為死者生日,某月某日為“四日”,某月某日為“忌日”,以此來通知親友,準時參加儀式,準時避開。

葬禮分類

滿族人的棺材和漢族人的不壹樣。漢族人的棺材是平頂的,滿族人的棺材是脊形的,上尖下寬,就像脊房壹樣。滿族人稱之為“旗料”或“滿料”。

棺材不應該是殘茬,而是彩色的,壹般是紅土。兩邊的棺幫應繪有山水紋和雲紋,俗稱“韃靼荷包棺”。棺頭要畫雲、鶴等。,有的繪有各種花卉,俗稱“花頭棺”。

對棺頭的橫向批判,壹般是“駕鶴西去”。棺材後面要畫壹朵蓮花,叫“踏蓮花去西天”

滿族祭祖分大祭和小祭。每年都可以舉辦小節日,時間可以是中秋節前後,也可以是農歷10年底,也可以是新年前後,或者是正月15左右。祭祀比較簡單,壹般只供奉祭品,祭拜族譜中的祖先。

大祭比較復雜,壹般是12年壹次,龍年或虎年(鼠年個別)舉行。具體時間各家不同,但大多選在農歷10月期間,或農歷正月,也有在早春二月初舉行的。大型祭祀通常持續3天,第壹天是準備好的,歡迎親朋好友。第二天早上,殺豬祭祖,家族薩滿領神唱神歌,穆昆達主持編寫族譜。晚上,薩滿會進行背燈儀式。

滿族民間祭祖,又稱“大祭”,壹般持續三到五天。首先,準備祭祀用的器皿需要兩天時間。壹種祭品是面食,也就是蛋糕。精選種子未飽滿後的黃米、黃豆,撈出,放入水中浸泡半天,然後研磨蒸成餅狀備用。第二類是酒,在節前壹兩天用黃米或糯米制成,稱為“米酒”或“清酒”。祭祀中最重要的是祭祀用的豬,所以過去人們也稱大祭祀為“統領豬”或“獻太平豬”。用的豬很嚴格,不是自己養的,黑色無毛的公豬都不行。祭祀用豬的數量根據家庭情況和祭祀物品而有所不同,壹般為二至四頭。

祭祀用的器皿主要是桌子、碗、酒壺和小杯、筷子、刀、盛豬血和豬肉的槽和鍋、煮肉用的大鍋等。它們應該提前清理幹凈。其中比較有特色的供品是“香菜”,木制,長五六寸,寬三四寸,頂面刻有半寸左右深的香槽,形似木盤。香盤燒的香,俗稱“大子香”,是用山上的大子香葉做的。每年7月7日或9月9日采摘,陰幹後磨成面粉。使用時,撒在香菜上即可食用。

“壹”型,點燃後香。正式的全套祭祀儀式壹般在民間三天後舉行,由薩滿主持。

室內第壹天,有兩個步驟:朝祭和“祭提燈”:

天亮之前,請放下祖宗的板和香盤,把蒸好的餅放在神龕前的盤子裏,點上大子的香,開始儀式。茶馬系上女神裙和鈴鐺,手持單鼓,走著舞步,搖著鈴鐺,唱著滿語祝福語,祭祀完畢,大家磕頭鞠躬,然後大家分餅,稱為“餅祭”。然後是“叫豬祭”,把準備好的黑豬捆起來,禁止紮嘴撓耳朵。頭西腳北腳放在地板上,茶馬跪在左邊,豬的耳朵動了壹下,就是“領祭”,表示神或祖先收了豬,大家都很高興,祝賀祭祀。否則大家就磕頭禱告神靈,默默許願:淘米不潔,齋戒不敬,豬毛不純黑,直到“犧牲”。立即殺豬取血,脫毛,清理幹凈,然後按部位把豬掰成八塊(叫大肉),放在鍋裏煮到半熟,撈出來,按部位擺成整豬的形狀。豬的嘴裏含著壹個左蹄子,俗稱為祖先的“飾物”。然後從每個部位切下壹小塊肉放在碗裏,俗稱“取壹塊”,代表整只豬。之後茶馬分三次向神龕供奉壹塊肉(也叫小鮮肉)和酒,大家每次都用它磕頭。儀式結束後,把肉放回鍋裏煮熟,切成三四寸見方的塊。人們坐在炕上,蘸鹽水分享食物,這被稱為“吃好肉”如果有客人。

過來祝賀導演,允許他們壹起吃飯。這肉壹定不能拿出祭祀的地方,越幹凈越吉祥。如果是遺留的,會有專人包好,送到河裏順流沖走,或者埋在大門旁邊。

第二天是祭天,也叫“許願”。主要儀式在庭院中的“獨竿”前舉行,所以也叫祭祀獨竿。單桿是木頭做的。每次祭天,祭司都親自上山,挑選砍伐樹木,做壹根新桿備用。

  • 上一篇:深化國企改革有哪些新舉措?
  • 下一篇:牛郎織女的故事發生在何時何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