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滿清就是靠這壹招征服了中國北方!古代戰爭中的“割草谷”到底有多強悍?

滿清就是靠這壹招征服了中國北方!古代戰爭中的“割草谷”到底有多強悍?

編者按:看過金庸小說《八龍》的朋友,壹定對其中壹個名詞“割草谷”留下了印象。《割草谷》作為小說中的重要場景和情節,不同於兩軍交戰,也不同於小股部隊的偵察兵戰爭。本質上是壹場經濟掠奪戰,以敵人的人口、牲畜和財富為目標,奉行“能拿走的拿走,不能拿走的燒光”的基本戰術原則。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不是為了戰鬥,而是為了掠奪。那麽歷史上的“割草谷”是什麽呢?在軍事史上起到了什麽作用?

在歷史上,遊牧民族最擅長使用“割草谷”的伎倆在漢朝時期,北方邊境就被匈奴的“割草谷”所廣泛困擾。西漢初年,韓王信、趙麗、王黃、盧綰等多名漢將相繼向匈奴投降,並率領匈奴進攻、劫掠漢地,屢屢“侵代雲”、“屢侵竊代”、“往返谷東”。到漢文帝時,匈奴入侵的規模越來越大。漢文帝第三年,“匈奴右王獻入豫,侵掠尚軍蠻夷,略殺百姓”。十四年,匈奴單於親自率領十四萬人入關,對關內進行了長達壹個多月的掠奪。"魯國人民有許多牲畜."後來“匈奴驕橫,二十歲入關,殺了不少人的牲畜,尤其是雲中和遼東,在戴軍達到壹萬多人。”

匈奴的這種入侵不是以攻城或與漢軍作戰為目的,而是帶有濃厚的經濟掠奪色彩。匈奴地處北方苦寒之地,產量少,環境惡劣,勞動力不足,需要從漢朝獲得大量物資。和平時期,雙方物物交換,各取所需。局勢緊張的時候,正常貿易中斷,匈奴對漢朝的貨物需求還在,自然要展開壹場掠奪的經濟戰。史書上對這種“割草谷”最常見的描述是“略多於兩千人”、“略多於壹千人被殺”,可見當時人民的牲畜產量非常高。

壹千多年後,當歷史舞臺上的主角換成了明朝和蒙古,類似的戰役還在上演。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的北方防線受到蒙古越來越大的壓力,蒙古騷擾的頻率逐漸增加。這壹時期劫掠的顯著特點是,蒙古雖然動輒數萬人入侵,但在壹個地方遭到明軍攻擊後,不會做太多抵抗,反而會劫掠其他地區。其避戰求財的戰鬥特征極其明顯。如嘉靖年間“晉昂騎十萬馬重見花馬池”,被明軍封鎖,不得入關,於是“轉幹溝”。明軍緊追不舍,於是這些蒙古騎兵“沖向固原”,被當地明軍攔住。然後他們“沖上青山,擄掠安定和會寧”。面對阻力,不奮力壹搏,再去搶占他處,充分體現了“割草谷”的精髓。

中國的中原政權日子不好過,西歐的封建領主也很頭疼。442年,阿提拉率領匈牙利人入侵摩西和色雷斯,在阿斯帕殲滅了東羅馬的壹支主力部隊,隨後掠奪橫掃巴爾幹半島。東羅馬皇帝被迫進貢求和。447年,阿提拉再次大規模入侵東羅馬,在收到三倍於前壹次的貢品後才撤退。451年,阿提拉率領十余萬匈牙利騎兵入侵西歐。之所以發動如此大規模的入侵,是因為西歐比巴爾幹富裕得多,更容易掠奪。匈牙利人壹如既往的四處掠奪,沿途居民的財物被洗劫壹空。直到幾個月後的卡倫斯之戰,匈牙利人損失慘重,被迫撤退,才結束了這場浩劫。

公元五世紀匈牙利“割草谷”狂潮平息後,西歐終於和平相處了數百年。直到九世紀中葉,壹個新的遊牧民族——馬紮爾人(匈牙利人的祖先)重新開啟了遊牧民族的光榮傳統。他們先小規模進攻多瑙河流域中部的法蘭克村落,然後迅速向德國中部和意大利北部推進。對西歐的壹輪又壹輪大規模進攻開始了。到了十世紀中期和早期,馬紮爾人已經席卷了整個西歐大陸,向北進攻洛林和香檳,向南進攻比利牛斯山脈。在此期間,歐洲君主雖多次反擊,但不足以阻擋馬紮爾人的猛烈攻勢。直到955年,在萊西菲爾德附近,馬紮爾的5萬多人的軍隊被奧托壹世果斷擊敗,這次失敗沈重打擊了馬紮爾人的作戰信心和能力,以至於此後他們由進攻轉為防守,再也沒有威脅到西歐。他們的作戰方式和特點和他們的祖先匈牙利人如出壹轍。利用遊牧騎兵的高機動性,深入敵方腹地,實施大規模入侵。作戰目標不是占領土地,而是俘虜和戰利品,是典型的“割草谷”作戰。

西歐位於歐亞大陸的最西端,都難逃被遊牧民族割草的命運,尤其是東歐,靠近歐亞草原。事實上,由於東歐位於中間地帶,每次他們趕上東部的遊牧民族西進,都是第壹批受害者。對東歐“割草谷”最殘忍的是克裏米亞韃靼人。

據波蘭官方史料估計,從1605年到1633年的29年間,當時的波蘭立陶宛聯邦至少有20萬人被韃靼人俘虜。波蘭人很慘,俄羅斯人也很慘。17世紀上半葉,韃靼人俘虜的俄羅斯人數量在1.5-0.2萬/20萬之間,其中1.607-1.61.7只達到1萬。據估計,在1500-1700年期間,每年至少有10000斯拉夫人被抓去當奴隸,在兩百年的時間裏,波蘭和俄羅斯損失了大約200萬人。韃靼人抓了那麽多俘虜,壹個在卡法海關做辦事員的猶太人曾經問壹個被抓的波蘭貴族,“每年抓了那麽多基督徒,妳們國家還有人嗎?”當然,這招太好用了,不僅遊牧民族喜歡,農耕民族也跟著學。最典型的就是北宋對北漢的騷擾戰爭。太原壹戰失利後,宋朝調整戰略,對北漢進行了大規模的“割草峪”行動。主要目標是摧毀其作物,俘獲其人口,摧毀其經濟。

事實上,大宋拆遷辦北漢拆遷辦的工作效率是極高的。短短幾年間,北漢控制的十州,從唐朝的27萬多戶148萬戶,變成只有3萬多戶。軍隊人數從十幾萬減少到三萬,陷入平均每戶養壹兵的窘境。文武百官要克扣工資,加稅,甚至多次向遼國借糧借馬。當然,要說歷史上誰的“割草谷”效果最好,既不是遊牧民族,也不是農耕民族,而是漁獵民族——滿族。從天聰三年到崇德七、十三年,清太宗對明朝華北發動了五次大規模入侵。這些入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不攻城略地,不尋求與明軍決戰,只掠奪人畜財物,是典型的“割草谷”式的經濟掠奪戰爭。其中,尤其是三次入侵之後,範圍最廣,財物被掠奪最多,給明朝造成的損失也最大。據有關史料記載,僅最後三次“割草谷”就掠奪人畜共計133.2萬余兩,黃金1.6萬余兩,白銀320萬兩,其余財物更是不計其數。至於沿途毀壞的城鎮,死傷人數和戰敗的明軍更是無法估量。

這些突襲不僅直接奪取了大量的人畜財物,還嚴重破壞了明朝北方的經濟,使明朝本已搖搖欲墜的財政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清軍的恐怖行徑給華北民眾造成了嚴重的心理恐慌。再加上對明政府在這壹過程中嚴重不作為的不滿,也就不難理解兩年後清軍入關時,北方就隨風投降了——因為北方的人力物力基礎和心理防線早已被摧毀。

  • 上一篇:七層餅是怎麽做的?自己做有什麽小技巧?
  • 下一篇:天空中飛舞的星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