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愛新覺羅·凱的書法傳承

愛新覺羅·凱的書法傳承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點事。”2008年,70多歲的著名書法家、中國傳統書法傳承人、清代雍正帝第九世孫艾辛吉約羅凱先生初步決定將其新完成的小字作品《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捐贈給慈善機構,拍賣所得將用於中國傳統書法和中醫的搶救和傳承。

這幅精美的書法作品,傾註了齊翔先生七年的心血。《金剛經》(鳩摩羅什譯)有5500多字。凱翔先生寫完這部作品的時候,每個字都抄了好幾遍。在72頁的作品中,如果任何壹頁有壹個字不滿意或者漏了,他會把整頁都抄壹遍;因為眼疾,齊翔先生以後不可能完成同樣的工作。很多人不明白,他為什麽不為自己,也為後人保留這樣的“寶藏”。他說,“因為我想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點事情。正因為這個作品好,首先可以幫助更多人認識到中國傳統書法之美;第二,可以把它的價值賣出去,為培養中國的傳統書法和中醫傳人提供更多的資金幫助。”

“家族傳承的‘藝術細胞’”

1935年農歷二月初二,愛新覺羅·凱出生在北京地安門龔建胡同北海後墻旁的壹個四合院裏。我的祖父愛新覺羅·於提(Aisingiorro Yu-ti)曾經是光緒皇帝的軍事保護司令,他也是壹位有影響力的畫家。

連年的戰亂和動蕩,讓年輕的凱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裏無法享受皇室後裔的優越生活,卻未能阻止他接受祖父“古老家族”豐富的藝術熏陶。

祖父於廷家經常聚集當時書畫界的名人和新銳——自成壹派的國畫大師齊白石、被譽為“北蒲”的、以山水花鳥著稱的國畫大師蒲學齋(輔仁大學教授)、以及他在當時廣為人知的成就...無論是在家還是出門訪友,爺爺都是玉婷。童年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

“看到這些畫家寫字畫畫,我受益匪淺。看他們握筆的樣子,拿筆的樣子,我感受到了他們寫字的節奏和韻味,和根據他們的字畫收藏學漢字完全不壹樣。”齊翔先生感慨道:“看多了,漸漸有了自己的品味和風格。現在很難看到這種傳統的東西了。”

只有認識到美,才能創造美的藝術。“不知道什麽字好看,就寫不出漂亮的書法。”凱翔老師說的話看似簡單,卻讓人記憶深刻。

齊湘先生很早就形成了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能力和熱切追求。“艾辛吉羅家族幾百年來出了很多畫家。我開玩笑說,我也遺傳了我們家傳下來的‘藝術細胞’。”

齊湘先生成年後拜其弟啟功為師,達到了當今傳統書法傳承人的藝術高度。齊先生認為,家庭的影響和書畫界前輩的教誨,為他創造了學習的環境和機會。

“天賦、勤奮、導師、環境、心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這個人人都想找到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的競爭時代,筆者有幸聽到了這位謙遜誠實的皇室後裔對成功要素的分析。

“天賦、勤奮、好老師、環境(也可以說是機遇)、心態,缺壹不可。”齊翔先生的分析邏輯縝密,內涵深刻,不乏幽默。“天賦就是人和別人不壹樣。每個人在某個領域都比別人學得更快,更精明。這就是天賦。”

“人才不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王先生指著墻上壹幅氣勢磅礴的書法作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右手比劃壹豎道。“我練習這種垂直方式已經很多年了。只有練我用的這張報紙,才會高壹個人。”齊翔先生的筆觸靈活優美,時而飽滿如長虹,時而纖細細膩。說明他對筆墨的控制和運用已經到了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足見他多年練字的努力。

正確的方法不僅來自自己不斷的思考,更來自好的老師。師兄老對齊湘先生的書法藝術造詣給予了關鍵的指導、啟發和鼓勵

“文革”後回京工作,齊壹再次見到哥哥後,被哥哥的書法之美所震撼,於是再次拿起畫筆。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2005年啟功老去世,近30年的時間裏,啟功先生從未停止向德高望重的表弟求教。每次從氣功老地方“觀摩課”回來,齊翔老師都會在書法學習筆記上認真記錄自己的所學所感。啟功老也更在乎這個比自己小二十歲的表哥;從筆觸到人物結構,從字體的風格到作品的創作態度,七公老都不遺余力地傳授給哥哥。“有壹次,我帶著作品去找氣功。他談了幾個問題後,讓我第二天再來。他想仔細閱讀我的作品,並與我詳細交談。第二天下班後我去他家,他正好有個聚會,卻給我留了壹封三頁紙的信,指出我工作中的進步和不足。並告訴了我壹些練習方法。我看到的時候很感動。”

齊湘先生能夠在繼承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基礎上,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創作出能夠代代相傳的書法作品。他不僅天賦異稟、勤奮好學、良師益友,更離不開“老家”的藝術修養和家人的全心支持。“如果我出生在壹個不使用漢字的偏遠家庭,我就無法學習書法。這就是環境因素。如果沒有我大哥啟功這樣的好老師用他的知識和智慧影響我,我是學不到中國書法的真諦的。這也是壹個機會。”

“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人生態度,在藝術上很難達到壹定的高度”齊翔先生在解釋成功的最後壹個條件時,語氣和表情都略顯凝重。“這就是我所說的心態。當我的哥哥,也是我的導師啟功活著的時候,他總是鼓勵我不斷地尋求藝術,為社會盡我所能,淡泊名利。”

在2006年初夏由齊湘先生口述的《啟功兄,我想妳——紀念啟功大師逝世壹周年》(發表於《北京晚報》)壹文中,他寫道“齊湘兄教導我,書法不僅是壹門技藝、壹門藝術,更是壹個人的品格和修養”。並用“學漢字做人,淡泊智明”四個字來概括。

凱翔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只要不出遠門,不管節假日,他都在早上花陽光明媚的時間練習和琢磨書法。當他覺得自己對書法的理解有利於中國傳統書法的傳承時,他親自集資幫助拍攝了壹部教育片《在凱談書法》;當他意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中醫和京劇,有失傳的危險時,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作品捐給了慈善義賣。

“沒有法律,就沒有法律;學書在法,奇在人。”

幾年前,齊翔先生就開始對中國傳統書法的“法”進行總結和整理。憑著壹絲不茍的學習態度,他今天已經寫了上萬字的筆記和例題。書法的這些“規則”前人都沒有講清楚,更不用說寫出例子來直觀表達了。作者認為,齊翔先生的現代教育和他在建築工程理論和實踐方面積累的經驗,使他創造了壹種研究和學習中國傳統書法的新方法。

“書法和毛筆是兩個範疇的概念,壹個是藝術,壹個是實用。幾千年來,中國的傳統書法壹直是研究如何把漢字寫得漂亮。”

“創新必須建立在繼承的基礎上。只有掌握了書法的基本技法,熟能生巧,才逐漸進入所謂‘隨心所欲’的境界。”“隨心所欲”並不意味著“不可能”,而是在對“法”進行全面理解後,才能在靈活運用中顯示出藝術家天性的獨特性——而這種特質也是壹個人知識智慧積累和實踐的集中體現。

“單純地認為‘不可能’或‘新’的藝術是輝煌的,更何況它本身就是壹種‘佛法’。難道說音樂可以不講究音準節奏,繪畫可以不講究構圖色彩?”老人的嘴角閃現出壹絲詼諧的微笑。“我有十六個字:沒有法律,沒有法律;學書在法,奇在人。”

“清心方,靜中求索,鏡中梳妝,境界提升。”

有人問齊湘先生的意見,是否讓孩子專業學習京劇。齊湘先生回答說:“如果妳熱愛這門藝術,想學這門藝術,那是好事。如果妳想成為梅蘭芳,馬和程,不要學戲劇,否則就太晚了。妳可能永遠不會出名。學習藝術,要做好全身心投入的準備,努力學習,努力實踐。如果妳以成名為目標,那就盡快做點別的吧。”

王老師的回答不僅適用於京劇藝術的學習,對從事其他工作和學習的人也很有啟發。

齊湘先生在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哲學、佛學的過程中,總結出四個“靜”十六字警句來勉勵自己:“清心正方,靜中求索,鏡中梳妝,境界提升。”

“心中沒有妄想,就可以不偏激;不驕不躁不暴戾,靜如壹潭死水,可以潛心探索;只有用鏡子裏的影像去觀察自己的外表、言行和內在修養,才能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有了這三樣東西,才有可能達到藝術和生活的更高境界。”

  • 上一篇:火炬用什麽做燃料?
  • 下一篇:豬有好幾種,有國內常見豬品種的引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