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眼裏,兒子是他生命的延續,思想的傳承。作為壹個成功的父親,他總是期望他的兒子繼承他父親的事業。作為壹個覺得自己失敗的父親,他會無形中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和抱負強加給兒子,夢想著兒子能幫他實現。
但是作為壹個兒子,生活在和父親不同的時代和社會環境中,必然要有獨立的想法。根據發展心理學,兒子終究要叛逆,要擺脫父親的控制,才能長大。所以父子之間的對立是必然的,父子之間沒辦法說是過去的朋友。但如果關系處理不當,這輩子真的會變成對頭。
1.感恩只是壹個農民的父親,給了我壹個自由美好的童年。
從小我就覺得慶幸自己有壹個好爸爸,因為他從來不發脾氣,甚至很少跟我說什麽刺耳的話,偶爾看到我的錯誤,也只是小聲提醒我;小時候真的很有意識。我從來沒有要求我的父母學習。當我從學校回來時,我鉆進壹個小房間,看我的作業。我完全沈浸在了自己的小世界裏。在我的童年,我的家庭總是充滿了父愛孝順,兄弟,朋友,兄弟的祥和景象。
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暑假,我們村的壹群朋友興奮地從各自家裏拿出塑料桶,去河裏抓魚。等他們回來的時候,因為桶裏的水太多,上面的把手在他們晃蕩的時候被壓壞了,桶當場就碎了。當時只覺得天昏地暗以為完了,要被爸爸打罵了。誰知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只是大呼可惜。有人告訴我用東西要稍微用力。我沒有罵我,也沒有打我,但那壹刻,我讀到了父親悲傷的眼神。我明白了我是多麽對不起生活艱辛、賺錢不易的父親。
父親只有小學學歷,母親不識字。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在他們眼裏,這輩子最大的成就是培養了三個在他們眼裏很不爭氣的孩子。這些年來,我內心深處,壹直對父親心存感激,從來沒有挨過打挨過罵,壹直都是禮貌的教導。但是,我也很疑惑。為什麽父親可以不留痕跡的培養出比他優秀的兒子?更何況我們父子之間幾乎不存在屠格涅夫所說的那種對立?直到我自己做了父親,我才解開了這個疑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壹個有覺悟的兒子的開明父親,才能徹底化解這種與生俱來的父子對立。
2.我白白讀了聖賢書,深深後悔怎麽做壹個合格的父親。
然而可悲的是,現在輪到我當爸爸了,我卻開始迷失自己。應該是我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加重了我自己的焦慮。而且我從小就習慣了高自我要求,讓我好像有強迫癥壹樣。我總是對兒子有這樣的指責和要求。毫不誇張的說,我哪裏都不喜歡這個男生。我總想罵他,糾正他,但是欲速則不達,越是急於求成,越是傷害兒子。諷刺的是,即使大學畢業了,在為人父方面,我也真的敗給了小學畢業的父親。可惜浪費了這麽多年讀聖賢書,拿到了教育心理學學士學位。仔細想想,有圍墻的大學裏真的沒有叫合格育兒的課程。看來,畢竟紙上談兵的感覺很淺,不知道該怎麽做。
這段時間,我開始深深的懺悔。做壹個好父親,並不是和我有多少知識文化,有什麽樣的事業成就成正比的。首先,壹個合格的父親需要壹顆充滿愛的心。男人的愛總是那麽難以啟齒,更羞於實際表現。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愛才是治愈壹切痛苦和掙紮的良藥。最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給兒子點蚊香。等他睡著了,我就起來去他房間給他蓋毛巾。這個時候小家夥睡覺總會翻個身喃喃自語,能感覺到爸爸是愛他的。白天,我會克制自己的言行,付諸行動去關心他。雖然壹開始我會遇到他,他會因為不適合而爆發出抵觸情緒,但是我明顯感覺到這種抵觸情緒在慢慢減弱。
從個人實踐的角度,我覺得壹個合格的父親應該是寬容的。教育從來不是斥責,也不是打罵。只是先對自己誠實,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重要的是,我能做的就是去影響自己相對弱勢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壹步步完成教育使命。漸漸地,我不再對兒子如此挑剔。雖然我知道他其實並不優秀,但我問自己,我是壹個成功的父親嗎?經過多年的風風雨雨,我現在過著平凡的生活,就像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壹樣,這大概是每壹個普通人的縮影。既然妳不完美,何必強求兒子出類拔萃呢?
再次,壹個合格的父親要克服自己的焦慮,這種焦慮在現實生活中極具破壞性。會摧毀壹個人的意誌力,讓妳瘋狂到失去理智,更別說坦然面對他的孩子了。但焦慮的根源是情緒或心理上的內在沖突,進而導致非理性的焦慮或恐懼。只有擺正自己的心態,調和內心的矛盾,才能不陷入焦慮的泥潭而無法自拔。在日常生活中,經過有意識的調節和控制,我的焦慮情緒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每次從外面回來,兒子再也不用擔心看到我的黑臉,內心的緊張也在逐漸放松,所以我反復提醒自己在兒子面前要保持輕松的表情。
最後,壹個合格的父親應該少批評,不攻擊,多肯定,總是鼓勵。對於兒子日常生活中的每壹個細微的成長和進步,我都會及時的現場肯定和表揚,在不斷的肯定中托起他未來的生活。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兒子的榜樣,父親的模式決定了孩子未來能達到的高度。在充滿父愛和鼓勵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安全感、自信心和陽光感都很強,敢於嘗試和突破,往往有更高的上限。
願世間的每壹對父子,都不要成為前世的朋友和今生的敵人,而要彼此善待,彼此成就。因為父親決定兒子未來能飛多高,兒子決定父親壹生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