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父母在用“軍備競賽”的思想摧殘下壹代是什麽情況?

父母在用“軍備競賽”的思想摧殘下壹代是什麽情況?

近年來,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庭都處於焦慮之中。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個口號的驅使下,家長們強迫他們的孩子學習奧林匹克數學,練習樂器,參加補習班...

這種想法和軍備競賽壹模壹樣:別人有壹些裝備,我們就壹定有更好的武器。不知道有沒有用。先去拿吧。

這場轟轟烈烈的“軍備競賽”正在嚴重破壞孩子的童年,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1

教育革命來了,妳準備好了嗎?

首先要搞清楚現在的教育體制是怎麽來的。

1806年耶拿戰役,普魯士軍隊被拿破侖指揮的法軍徹底擊敗,普魯士被迫割讓領土支付賠款,以不光彩的方式結束了戰爭。

洪堡覺得普魯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用軍事手段打敗法國。為了拯救國家,必須從長計議,提高國民素質,發展經濟。

因此,他為普魯士建立了新的教育體系:小學、中學、大學在時間上銜接,教育目標不同,主要目的是滿足早期工業化的人才需求。

在這種體制下:受教育者經過繼續教育的過程,再加上壹些職場上的培訓,獲得的勞動技能和知識儲備幾乎夠用壹輩子。

從工業化早期到20世紀中期,人類社會的知識更新速度並不是特別快,這種教育體系基本上可以滿足發展的需要。

然而,從20世紀後期開始,後工業社會已經到來——發達經濟體進入了壹個技術大發展、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中國也被卷入了這股洪流。

現在各個行業的知識都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叠代,傳統的“壹次性教育”很難滿足行業的需求。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內容正面臨著巨大的變化,在工作環境中保持終身學習是大勢所趨。

註:CRISPR靶向基因編輯技術是2013年生物科學領域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僅僅四年後的今天,任何壹個靠譜的研究生都可以在實驗室裏操作這項技術——“尖端技術”已經成為“套路”。再比如,計算機編程的語言差不多三四年就會被取代,五年前的老技術方案早就被淘汰了。

後工業社會的快速發展正在推動壹場教育革命。很多教育工作者沒有意識到這壹點:現有基礎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求。

中國很多家長從小給孩子“強化教育”是不可取的。舉個通俗的例子:高鐵構建的高速交通網絡即將成型,那麽用生命逼自己的馬拉車有什麽意義呢?

2

“軍備競賽”的想法已經過時了。

我們要看到,很多家長逼著孩子學的東西,在未來的社會裏並不重要。

癥狀之壹:盲目崇拜“奧數”

這種做法不會帶來明顯的好處。

首先,“奧數”不涉及高等數學知識,也就是說“奧數”涉及的大部分內容在初中和高中期間都會正常教授,學習“奧數”並不會讓人在18歲之前積累更多的數學知識。

其次,“奧數”灌輸的初等數學知識並不系統,最多讓學生理解壹些低級的算法,而沒有接觸到真正有用的數學概念和邏輯推理能力。

真正的高等數學可以分為兩個方向:

壹個是數理專業需要的數學分析方向,強調嚴密的邏輯推理;另壹個是工科專業需要的應用數學方向,強調數學建模和算法的有效性。

所謂的“奧數”與上述兩個方向都沒有聯系。學習“奧數”並不意味著孩子能更好地掌握高等數學。而且“奧數”沒有真正的數學思想。如果真的想學好數學,看壹些關於數學思想史的科普書籍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我認識很多國內頂尖大學的理工科畢業生,沒有壹個人把自己的數學水平歸功於“奧數”。

壹些小學和初中都在故弄玄虛,強調“奧數”的重要性,讓很多家長和學生爭相往輔導機構寄錢。

說白了,某種程度上,“奧數”的本質是利益鏈。

美國學校對數學教育的態度相對理性,根本不搞什麽“奧數”競賽。真正對數學感興趣,又有學習余力的美國學生,會在高中上跳級(簡稱AP課程)。

數學AP課程的難度相當於大學的基礎課,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高等數學的基礎知識,從而更好地銜接大學的學習。

癥狀二:功利心大於興趣的美術班。

除了我們在“奧數”中所做的無用功,強迫孩子學習音樂、舞蹈等藝術課程,收益也在逼近無窮大。

請註意,我並不是說音樂、舞蹈等藝術沒有用,而是強調“強迫”孩子學習這類課程是沒有用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真的對藝術有濃厚的興趣,達到每天自覺自願地演奏樂器、跳舞幾個小時的程度,增加壹些相關的投入也不錯。

如果孩子不感興趣,需要家長“監督”才願意上路,那就真的算了。太多的家長,抱著功利的心態,想讓孩子學壹門藝術當“手藝”,無壹例外都以失敗告終。

恐怕他們不知道,孩子參加過的業余考級最高水平(如中國音協鋼琴10級)和演奏級別的專業演奏水平還有壹個數量級的差距。也就是說,無論業余考試水平達到什麽程度,都不能當“飯碗”。

學習美術課程要以陶冶情操和“只是玩玩”的心態。為什麽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枯燥重復的練習和考試上?青春期的時間有多寶貴,強迫孩子花很多時間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

癥狀三:片面追求成績的“絕對值”

還有的家長害怕孩子成績不“突出”,希望孩子每次都能考全班前3甚至1。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強迫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剝奪孩子所有的課余時間。

其實追求上品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基礎教育階段所謂的“好成績”,無非是在有限的知識收集上達到壹個很高的熟練程度。基礎知識的熟練度自然不能太低,否則就意味著妳學過的東西沒有學過。

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熟練程度已經很高,繼續提高熟練程度的邊際成本會增加,而邊際收益會減少。說白了,要達到90分以上相對容易,但是要保持96分以上就要付出兩倍甚至幾倍的努力。

可以推斷,綜合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學習計劃應該是這樣的:

在基礎教育階段,保持相對較高的學習成績,不與壹流水平有數量級差距即可;在升學前的非常時期加大投入,踢好“門口的壹只腳”,做好臨時提高熟練度的敲門磚就夠了。

上述主張絕不是主張不上進,而是鼓勵孩子把時間花在邊際收入更高的其他地方,而不是讀書、讀書。

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無限提高有限知識集合的熟練度真的沒有意義,因為人工智能很快就會淘汰掉所有初級的技術工種。

例如,珠算和快速心算已經成為過時的知識,復雜的科學計算可以通過在智能手機上隨便安裝壹個應用程序來進行。背三角函數的各種換算公式有多大用處?

  • 上一篇:關於海洋的信息
  • 下一篇:電子郵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