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公司治理的理論分析
公司治理起源於現代公司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公司治理就是這樣壹種機制,它不僅規定了所有相關利益者(包括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等)的責任和權利。)的規定,還規定了公司為實現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進行決策時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
公司治理的分類可分為狹義和廣義。李維安(2002)認為“狹義的公司治理是指壹種對所有者,主要是股東的監督和制衡機制,即通過壹種制度安排,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權利和責任,其主要特征是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組成的公司治理結構的內部治理;廣義的公司治理是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股東、債權人、供應商、員工、政府、社區等)之間的利益關系。)通過壹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來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性,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本文認為,委托代理問題是公司治理中壹切矛盾的根源,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只要委托人不親自動手,代理人總是具有機會主義傾向。因此,要全面考察公司治理,必須內外治理並重,在加強公司內部治理的同時,也要重視公司外部治理。
由於公司治理中存在多層次的委托代理關系,因此處理好三個問題至關重要:
1.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根據信息經濟學原理,委托人選擇行動者完成某項任務,代理人接受委托並工作,雙方形成契約關系。因為監管成本,存在信息不對稱。
2.受托人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在委托代理關系下,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不壹致的,存在信息不對稱,從而信息較多的壹方可能會出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在某些情況下,會為了保護和實現自身利益而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3.實現動態的“帕累托”。公司治理是伴隨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的動態過程。在這個動態過程中,委托人與代理人、所有者與經營者、債權人與債務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不斷進行著互動博弈。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應該在這種動態博弈中保持整體的“帕累托”狀態。
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可以從另外三個方面入手:壹是相關利益主體的權利分配,這與公司的資本結構有關;二是業務流程的監管,需要審計職能的介入;三是對經營者的激勵,這與經營者的收入構成有關。本文擬從業務流程監管的角度來探討審計與公司治理的關系。
二、公司治理對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分類要求
解決公司治理問題,對日常經營過程進行監管是壹項基礎性工作。他可以從動態的角度監督公司的運營過程,不斷糾正和預防公司運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審計是壹種更有效的監督方式。李維安(2003)指出:“各國在考慮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時,都會涉及到建立審計監督機制及其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審計監督安排包括外部審計監督和內部審計監督
1,獨立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獨立審計又稱外部審計,是指由公司所有者和經營者以外的獨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的經營進行審計。審計對象主要是財務報表,審計的目的是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合規性。獨立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高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1)獨立審計可以通過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可信度來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減少經營者的不道德行為和逆向選擇。為了正常運作,內部和外部治理機制必須以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為基礎。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建立在虛假和虛假會計信息基礎上的內外部治理機制必然會產生負面效應,甚至導致整個公司治理結構的失靈。從審計的動機來看,外部獨立審計對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具有重要作用,獨立審計後的財務報表會被所有者接受。所有者以真實的會計信息作為約束和激勵企業管理者的準則,將有利於公司治理的改善。同時,資本市場的決策者依靠真實的會計信息進行決策,這也會使資源的配置發揮高效的作用。因此,獨立審計對於減少信息不對稱和經營者的道德風險非常重要。
2)獨立審計可以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可信度,減少控股股東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占。作為“理性經濟人”,控股股東可能利用其對公司的有效控制,制定對自己有利的會計政策,或者指使或默許管理者編制虛假財務報表,誤導非控股股東和債權人的投資、經營、分紅等決策,從而侵占非控股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陳冠庭,2004)。獨立審計具有經濟監督、經濟鑒證、經濟評價等基本職能。履行這些職能可以督促企業提供真實、合法、完整的會計信息,保證所有股東(控股股東和非控股股東)都能獲得同樣真實的會計信息。有時,審計雖然不能保證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真實、合法、完整,但卻能以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判斷企業會計報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從而起到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作用。
2、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隨著國際財務醜聞的出現,基於公司內部治理的內部審計越來越受到重視。最近的大量研究表明,內部審計可以對公司治理產生積極影響,包括報告質量和公司業績。國際審計師協會在2002年7月向美國國會提交的提案中指出:“有效的公司治理基於四個主要條件:董事會、管理層、內部審計師和外部審計師。”在我國,由於股權結構不合理,內部審計對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更為重要。
1)內審部門有熟悉時間和業務的優勢,可以更及時的發現員工舞弊和財務錯漏。內部審計部門是壹個常規的監督部門,其日常工作是檢查和監督其他部門和人員(包括總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業務活動。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調查他們所有有問題的業務和財務數字。他們投入的審計資源越多,發現錯誤、遺漏和舞弊的概率就越大。因此,在壹定條件下,內部審計可以防止財務報告違規和員工盜竊(Schneider and Wilner,1990;漢森,1997).
2)內部審計部門具有熟悉時間和業務的優勢,可以幫助企業更有效地進行科學決策,提高績效。內部審計的目標已經從傳統的“查錯改弊”提升到“幫助組織增值”,這與公司治理的目標不謀而合。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區別在於,管理者對其受托責任的順利完成有內生的要求,這也使得升級後的內部審計成為內部治理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提高企業績效,增加企業價值是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目標,也是公司治理的最終目標。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地位,擴大內部審計的範圍,包括財務審計、業務審計和社會責任審計。人們越來越重視內部審計,並不斷擴大內部審計在保證公司治理質量方面的責任(Antoine,2004)。
3)內部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壹項職能。管理和協調風險管理流程在加強公司治理和實現組織目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所處的環境復雜多變,風險無處不在。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公司全面建立了風險管理流程,內部審計可以承擔風險管理的職能。在內部審計思想中(Bailey et al .,2006),Herman-son和Rittenberg將內部審計的治理活動定義為“風險監控”和“控制確認”。他們認為,“風險監測、控制確認和合規構成了內部審計活動的主要部分,這三個要素共同直接勾勒出組織治理”,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監測、評估和分析組織風險和控制,以及檢查和確認信息以及對政策、程序和法律的遵守”。
第三,獨立審計、內部審計和公司治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活動的日益增多和復雜化以及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公司治理的難度也在加大。唐教授指出:“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影響是對現代會計和審計在法律層面的功能定位和對壹個原創性問題的重新思考:現代會計和審計為什麽存在?能起到什麽作用?答案在於公司治理結構。”
1.審計的發展取決於公司治理需求的發展變化。
審計是委托代理關系的產物。在以前的公司治理結構中,人們關註的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由於所有者不參與日常經營活動,他們傾向於通過外部治理獨立審計來監督和檢查經營者的業績。近年來,財務醜聞的不斷出現,使得所有者更加重視企業內部的日常監管,對內部審計的需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從幕後走向前臺。因此,隨著公司治理需求的不斷發展變化,審計的未來發展將呈現出多個分支。除了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基本分類,獨立審計內部還會有更加多元化的專業分工。目前各大會計師事務所按照客戶行業分類劃分部門就是壹例。內部審計也將根據業主的需要分為財務審計、業務審計、社會責任審計、確認服務和咨詢服務。2004年6月,時任IIA董事會主席的Bob MacDonald先生訪問中國。他在給中國內部審計師的演講中提到了國際內部審計發展的三大趨勢:壹是重新從事內部控制;第二是促進更有效的公司治理;第三,內部審計師的期望正在發生變化。
2.審計的未來發展將更有效地促進公司治理的改革和完善。
在世通之後,美國國會頒布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強調外部審計必須由董事會下的審計委員會任命;外部審計應向審計委員會報告。IIA董事長LeroyE Bookal在出席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會的壹個特別委員會時指出,“公司有必要建立和保持壹個獨立、勝任和有競爭力的內部審計職能。如果公司沒有內部審計機構,則要求董事會在其年度報告和聲明中解釋和說明這壹事實”。
上述事件表明,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們為公司治理需要解決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供了信息反饋系統。隨著審計範圍的擴大、審計技術的進步和審計資源的增加,審計提供的信息會越來越準確和可信。因此,審計結果對公司治理的促進作用將是巨大的。
第四,加強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措施
基於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從審計工作入手加強公司的內外部治理。根據以上分析,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各有利弊。要全面解決公司治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必須將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很好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者的協同作用。
1.改變獨立審計的委任模式,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
獨立審計的委任方式壹直是審計獨立性的壹大障礙。公司經營者聘用審計師的方式是委托人和被審計方壹致,審計師會權衡自身利益和獨立性,審計師和經營者“合謀”的情況經常發生。因此,從委托代理理論的審計動機出發,應將審計師的任命權交給股東大會,由股東大會任命審計師將大大提高審計的獨立性和獨立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同時,對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也集中在內部審計的地位上。目前,中國的內部審計部門大多由總經理領導,內部審計結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董事會和管理層的才能和品格。因此,要提高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必須從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地位入手。在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必須設立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中國證監會2002年6月5438+10月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要求董事會設立審計委員會。將內部審計的職權委托給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應該是未來提高內部審計地位的趨勢。
2、實施外部審計,應從內部審計部門的配合入手,提高審計效率。
外部治理能否達到預期的願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註冊會計師是否提供可靠的外部審計。但相對於審計資源的投入,在接受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審計時,會計師事務所從降低審計成本的角度出發,對審計資源的投入是有限的,不可能對公司的所有經營活動都非常熟悉。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審計過程中贏得內部審計人員的幫助和合作。畢竟內審部門是公司的常設監督機構,他們在信息上有優勢。瞿曲等(2005)分析了內部審計提供的服務不同於外部審計提供的服務,即內部審計不僅在財務會計信息的確認方面發揮作用,而且在業務領域發揮作用,最終降低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從而影響企業價值。
因此,獨立審計師和內部審計師的合作將有助於提高外部審計的效率。我們認為,內部審計是確保履行受托責任的內部治理機制,是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高級管理層和外部審計的寶貴資源。
3.內部審計的壹些職能被外包,以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內部審計部門在公司的業務內容、程序和控制體系的有效性方面具有優勢,但在審計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方面仍存在客觀不足。為了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有必要通過外包部分內部審計職能來揚長避短,即第三方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合作,提高內部審計的有效性,目的是在保留優勢的同時,增強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方式的具體方式是將企業的總審計師放在內部審計的主導地位,利用服務或咨詢公司的專業外部服務人員的技能和資源來補充內部審計師業務處理能力的短板,從而提高組織內部審計的效率。
4.實現內部審計機構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職能轉變。
壹方面,內部審計機構應成為董事會進行專業監督和獲取決策信息的利器和手段,使信息鏈內部傳遞中的風險得到適當控制,強化董事會的職能;另壹方面,要做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全體員工的好幫手,通過戰略審計、控制審計和組織審計控制企業風險,提升企業價值,優化企業管理和公司治理,成為各方歡迎的公司治理中堅力量。
總之,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核心和突破口是加強信息疏通和監督,可以實現內部雙重制衡和外部治理的多重完美結合,大大改善信息不對稱,改變管理者的主導控制地位,大大減少管理者實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空間,從而有助於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實現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互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參考資料:
1.張慶龍《內部審計的價值》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4438+00
2.王光遠瞿瞿,“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從受托責任視角看內部治理機制”,《審計研究》2006.2。
3.康霞,“公司治理與獨立審計的關系分析”,《會計通訊》2007.3
4.關亞梅,“基於戰略管理框架的協同內部審計外包研究”,軟科學,第21卷,第1期,2007
5.張熊勝,“內部控制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審計研究》2007+0
6.趙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集團經濟研究》,2007+0。
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研究
蔡文英
(武漢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510665)
摘要: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本文將闡述審計(包括內部審計和獨立審計)與公司治理的關系。並展望了未來審計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內部審計、獨立審計、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