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源的數量和質量取決於母穗園的管理水平。為了提高苗木質量,需要培育專用於剪穗的母穗園。因此,要特別註意以下幾個環節:
(1)按樹齡修剪:1-2年生茶樹要定型修剪(見栽培管理壹節),主要是培育樹冠。3年以上的成熟茶樹要輕剪,可在離地50厘米左右的高度剪去表面細弱的枝條,取衰老和早衰的茶樹。
修剪的方法。修剪時間視當地氣候、品種和修剪時間而定。冬季有凍害的地區壹般在冬末進行,無凍害的地區在65438+當年2月至次年2月茶芽萌發前進行。發芽早的品種要早剪,發芽晚的品種可以晚剪。2月前修剪的枝條可用於當年5-6月扡插。春茶(5月)後修剪的枝條可用於夏秋季扡插,7-8月修剪的枝條可用於秋冬扡插。各地可根據具體采伐時間決定修枝期。
(2)施肥管理:作為母穗園,每年需要剪大量插條,消耗大量養分。因此母穗園施肥栽培管理水平高於壹般生產茶園,從而獲得大量優質插條,為培育壯苗打下良好基礎。
1.基肥:秋末冬末母穗園施的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加施氮肥。有機肥(農家肥、餅肥)最好堆起來漚。每667平方米,幼母耳園需餅肥1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硫酸鉀25公斤,尿素10公斤,加水混合,發酵20-30天後施入。成熟的母耳園,每67平方米每石需餅肥250-40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硫酸鉀40公斤,尿素20公斤,加水混合,發酵30天,堆肥時用塑料薄膜覆蓋,加速發酵。沒有以上肥料,也可以施農家肥,每667平方米2000-3000斤。施基肥時間可結合修剪時期,開溝深度視修剪枝葉數量而定。修剪枝葉時,開溝深度約為30厘米,壹般為25厘米。先把剪下的枝葉埋進土裏,然後施肥,再覆土。
2.追肥:每年追肥3次,以氮肥為主。第壹次是春蕾發芽前半個月左右。每667m2幼齡雌穗園施硫酸銨或尿素15-20kg,每667m2成熟雌穗園施30-35kg。之後每1插條施壹次肥,比第壹次少了5000倍。
迪克。
(3)育苗:當年秋冬扡插育苗的,可在次年5月-165438+10月分批扡插。但要求待剪苗高度在35cm以上,且植株生長旺盛,無病蟲害葉片時,方可剪頂,剪高20-25cm(留5-6片葉)。實踐證明,在1年內,每667平方米苗圃可扡插2668萬平方米。但必須強調的是,如果提前規劃好有苗的苗圃,扡插時要適當加大株距,壹般株距2.5 cm,行距10 cm。苗圃的肥水管理要跟上,主要是增加水肥和葉面肥的施用頻率,加強病蟲害防治和除草松土。
2.苗圃地的建立
苗圃地的選擇和建立對扡插後的生根和苗木生長有很大影響。苗圃地要求水田或旱地,土質疏松,通風良好,酸堿度4.5-5.5,水資源充足,有排水灌溉,地勢相對平坦,交通方便,相對避風。苗圃地壹般不適合連續多年采伐,采伐2-3年後的苗圃最好輪作綠肥,增加土壤肥力。如果需要連作多年,要對土壤進行消毒。
建立托兒所的程序:
(1)牲畜經常出入的地方,周圍要設陷阱,防止損壞。
(2)清除雜草,翻耕表層土,深度25-30厘米,碎土耙平。
(3)選擇旱地時,要布置排水和灌溉設施,有條件的要安裝噴灌,保證全年供排水和灌溉。苗圃地不得位於從未被洪水淹沒的地方。
(4)遮蔭棚的設置是影響扡插成功的重要措施之壹。遮蔭棚的種類很多,有竹簾、蘆葦簾、杉木枝、農作物稭稈等;芒草等。,前兩種窗簾雖然效果不錯,但因為重量大,木樁、鐵絲用料增加,成本高,不耐用。壹般只用1-2年。杉木樹枝和農作物稭稈雖然成本低,但不耐用,1年就會斷,透光不均勻,尤其是當年砍下種下的幼苗。雖然狼尾草的成本很低,但是如果直接插在苗床上,對春夏季的扡插並不好。壹方面是因為春季濕度大或夏季高溫高濕,通風性能差,容易悶死幼苗;另壹方面,對田間護理相當不利,如除草、摘花蕾、噴藥施肥等,嚴重影響幼苗生長;但也可以考慮秋冬扡插,因為秋冬扡插後茶苗很快就進入休眠期,只有長根沒有葉子,雜草和蟲害很少;除了澆水不需要其他護理,第二年3-4月全部除草後即可進行田間護理。以上方法各有利弊。現在介紹最佳遮陽方式,即塑料遮陽網,夏季黑色遮陽網,秋冬銀灰色遮陽網。搭建棚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高棚子。樁為水泥柱或樹幹,高240 cm,埋人50 cm,柱間距4 m ×4 m,用8-10鐵絲紮成紫色。鋪網時,用細鐵絲將每張網連接起來,每隔壹米打壹個結。這種網輕便耐用,木柱鐵絲少,操作方便,透光均勻,通風透氣好,病蟲害少,雜草少,幼苗生長快。
(5)苗床的準備:苗床的方向應是向東長,向南和向北寬,以避免來自邊界的太多陽光。苗床寬度為130-140米。壹般旱地壟高5cm,水田10-15cm,溝(走道)寬20cm,充分利用土地。註意耙平土塊,清理雜草。
(6)施用基肥:基肥的多少直接影響苗木的生長速度,尤其是當年扡插,當年護理的苗木。當底肥不足時,追肥工人會增加,如果不及時,將難以滿足苗木的需要,影響育苗。因此,苗圃要重新施基肥,以滿足苗木旺盛生長的需要,同時減少追肥的工作量。壹般每667平方米要統壹收回腐熟肥料(堆)。
(7)鋪土:選擇結構好、土質疏松、透氣性好的紅黃壤芯土(表土部分不需要)鋪在苗床上。這種土壤病原菌少,不侵染插條和插條,有利於插條和插條的愈合和生根,還可以避開雜草。鋪土厚度約為65,438+00 cm。先將土耙平,用木板(長65,438+000 cm,寬65,438+00-65,438+05 cm)適當壓實,以利於穩插和與土緊密接觸,愈合生根,壓實的土厚保持在5-6 cm,因為如果土太薄,如果芯土層太厚,不僅增加運土工作量,增加成本,還會影響根系生長。
3.插條和插條的扡插和扡插
(1)扡插:無論在母稿園還是在苗圃,都要剪去當季的枝條,幼齡母穗園要按定型和修剪的要求剪去,以培育樹冠;對於成熟的雌性穩定果園,應在枝條基部留1-2片真葉,然後剪去;企業育苗的母穗園枝條基部應留5-6片葉子(高20-25 cm),然後剪去,以利於下壹輪新芽的萌發。為了穩定插入,混合植物不能被切割。
(2)插條的切割與插條:插條的插條規格長度應為2.5-3.0厘米,最好不超過3厘米或不小於2厘米。3.節間過長,容易接觸苗床底肥,造成燒苗爛苗;節向太短,與土壤接觸太少,不利於愈合和生根,容易被風吹動,影響成活率。傳統的剪枝方法是壹手拿著樹枝,壹手拿著剪刀,把剪下的插枝用籃子接住。這種扡插方式的缺點是切下的插條雜亂,扡插速度慢,長短不壹的葉子會蓋住前壹排的橡膠芽,影響茶芽的生長。短葉與前壹排距離太大,土壤容易長雜草,浪費土地,也不便於藥物處理。
介紹了壹種新的快速剪耳方法:即剪耳時“插枝不落地,握手整齊”。具體操作是左手握住樹枝,右手拿剪刀,其中左手的中段、無名指、小指同時握住樹枝根部的最後壹片葉子,將葉子握在掌心,拇指和食指握住壹片葉子相隔的節間,然後按照剪的標準剪掉第壹截(過長的節間同時剪掉)。同時拇指和食指迅速將枝條向拇指壹側旋轉90度,剪刀立即夾在最後壹個要剪的部位,拇指和食指迅速松開枝條,然後剪刀迅速將第二片葉子重疊在第壹片葉子上,對齊葉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同時夾住第二片葉子,拇指和食指同時夾住最後壹個節間。這時候剪刀直接剪第二剪。壹直把剪下的插枝握在手心裏。50根插條壹根壹根剪下時,將插條下部切口稍整平,剪去多余的葉端1/3,然後蘸藥水促生根。切的時候最好放在透氣的竹籃裏。
壹般這種方法每小時可以割2000-2500穗。切割時,用壹塊長100 cm,寬20-25 cm的木板,放在邊框上,然後蹲在木板中央左右切割。切割手勢類似於插秧。註意左手持的切屑離地面越低越好,並隨著右手的切屑位置不斷移動,以縮短右手與右手的距離。切割時,左手拇指同時向外移動切屑。與傳統的扡插方法相比,該方法可提高藥效2-3倍,簡化了扡插短插條時藥物處理的繁瑣程序。另外,剪葉均勻切割後,更加整齊,彌補了傳統切割方法的缺陷。剪穗時,若部分枝條上的腋芽已長出新芽,則不必剪去頂端,而應全部留在壹處集中剪去,便於管理。只要這個插條有足夠的水分,它的成活率就不會受到影響。
插條間距2厘米左右,行距8厘米左右,視葉片長度而定。葉片不重疊為宜(前排葉片不能遮住外面的腋芽,否則不利於茶芽生長)。每667平方米插條數為26128萬,盡量確定樹葉的走向。
4.苗木培育技術
(1)遮蔭揭棚:春夏扡插苗從扡插到生長至10-15cm(5-10)前在遮蔭棚下覆蓋,5月扡插可在9月中旬揭棚,6-7月後扡插65438+。去年年中,棚子被揭開,這樣茶苗可以充分利用陽光,提高光合作用。秋冬季節,次年3月中下旬即可揭棚。由於春季低溫多雨,揭棚後幼苗生長加快,夏季高溫前可長到15-26 cm 1 m以上,可以安全度過高溫季節。
(2)灌溉:為幼苗提供充足的水分是提高其成活串的重要保證,灌溉方式要因地制宜。最好根據季節、天氣、苗木大小,安裝噴灌次數和水量。原理是生根前的幼苗,晴天要每天澆水兩次,保持土壤濕潤,不要勾茶芽。生根後,每畝應每天澆水壹次,但在炎熱幹燥的季節應澆水兩次。不要切斷水源。插根前不能用汙水撓苗,以免割口腐爛。水田育秧時,畦溝水位比苗床低3厘米左右,稱之為跑馬水。苗床不能完全淹沒。壹般浸泡2-4小時後要及時排水,以免積水,以免根腐。
(3)商品樹施肥:適時追肥、適量追肥是促進茶苗快速生長的重要條件。因為插條經過ABT生根粉處理,根系發達,吸水、吸肥快。如果肥料供應不足,它們的效率就發揮不出來,甚至會出現餓死的情況。特別是春夏的插條,在5438年6月+當年2月就要出圃,生長時間短。因此,在茶苗根系健全(1-2 cm)後,可以噴施葉面肥和追肥結合使用。葉面肥種類與母耳園相同,但濃度略低於母耳園,壹個月噴兩次左右。根系追肥以水肥為主,有條最好挖化糞池。農家肥、餅肥等。每月至少應在化糞池中施用65,438+0次,其濃度取決於幼苗的成熟度。壹般65,438+00 cm左右的幼苗施水肥濃度為65,438+00: 65,438+0,幼苗長到最大。施用化肥,如尿素、復合肥、高鎂肥、硫酸銨、過磷酸鈣等。應掌握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的原則,比例為3: 1: 1。苗期施肥濃度為硫酸銨或尿素或復合肥0.25公斤摻50公斤水,高鎂0.2公斤摻50公斤水,過磷酸鈣0.5公斤摻50公斤水。幼苗成熟後,濃度可提高1倍。噴水時最好用噴壺,噴肥時提前溶解肥料。但要註意每次噴完肥後都要噴清水,防止肥料沈積在幼葉上造成燒苗,高溫幹燥季節宜在下午4-5點後再噴肥料。
(4)除草、松土、除花芽:苗床上的草要早勤除,保持無雜草。由於苗床經常澆水,容易板結,水分和養分的滲透性差,影響根系的吸收能力。所以經過兩個月的扡插,苗木的根群已經形成,需要及時松土,以利於榕苗吸收水肥,加速生長。松土時,可以用釘子或自制的2指鐵鉤稍微松壹松苗行之間的土嵌,深度要在2 cm左右,松的次數視板結情況而定。壹般1年可以松土2-3次,出圃當年松土2次,1年種植次年松土3次。
插條(尤其是8年生以上母樹的插條)扡插後會長出更多的芽。這些芽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對膿芽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要及時清除。如果在穩剪時已經形成花芽,則在剪穗時要將花芽摘除,以保證插入的腋芽正常生長。
5.營養缽育苗技術
(1)營養運動苗優點:主要是肥料集中,營養充足,根系發達,幼苗生長健壯,移栽不受季節限制,移栽時不損傷根系,根系和地上部分連續生長,移栽後澆水減少人工,管理方便,成活率高,成園快。
(2)培育營養缽苗的適宜條件:壹般營養缽苗在育苗面積小(如單位或個體戶自繁自育)、地區相對幹燥、采用稀有品種、品種試驗、運輸方便、車流量小的條件下適宜。
(3)營養碗的制作:最好用塑料薄膜袋做成直徑12 cm,高1 cm的圓柱體,兩端不封口:周圍鉆壹些小孔。
(4)營養土的配制:將新開墾的土質疏松的紅黃壤土和肥料混合均勻,比例為50公斤土和20公斤腐熟堆肥,或15公斤農家肥,加上1公斤過磷酸鈣和0.1公斤高鎂,營養土占下層1厘米,上層6厘米。
(5)扡插方法:每個營養缽直接扡插3根,大葉種直接扡插3根,也可以在苗床扡插,生根後再移至營養缽,但不劃算。
(6)營養缽苗木管理:遮光、澆水、追肥、病蟲害防治均按苗床扡插管理方法進行。當幼苗被移植和種植時,除去薄膜袋,讓根自由生長。
6.地膜覆蓋育苗技術
(1)優點:保溫、保濕,加快生根速度,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成活率,縮短生長期,提早出圃,降低投資成本。
(2)適宜覆膜時期:壹是在冬季寒冷地區,秋冬(10-65438+2月)扡插的苗木適宜覆膜,以利於生根,安全度過寒冬;另壹種是7月下旬至9月扡插的幼苗(包括營養缽育苗)。當年冬季至次年春季的苗高約為10-15 cm,達不到出圃標準。但第二年冬季留苗在苗圃,苗長勢過高,管理時間過長,投資過大,土地利用率不高,成本增加。因此,在茶芽進入休眠前(在廣西桂林,大約是因為覆膜後棚內溫度升高,濕度適宜),可通過噴施葉崗巴和增施氮肥來打破幼苗茶芽的休眠,使其在深秋和冬季繼續生長,待第二年春天(大約3月)幼苗長到20-25 cm時,即可出圃。這樣可以縮短苗木生長10-12個月,充分利用土地。苗木出圃後要及時翻深,土壤要消毒。6月份也可以進行扡插,冬天可以困壹批苗。
(3)覆蓋和管理方法:壹是7月下旬至9月份扡插的苗木用塑料薄膜覆蓋後,原有遮蔭棚不拆除,但要防止高溫時燒苗。6月10至2月12扡插的苗木,在覆膜前需要提前搭建遮蔭棚,但宜使用灰色遮光網,使透光更好。鋪網時,活動固定,陽光強烈時用網蓋好,光線弱或雨天時拉開。二是7-9月份割下的苗,覆膜前要除草;采摘花蕾,松土,催肥,噴壹次葉面肥,同時結合病蟲害防治,然後覆膜。第三,蓋苗床前,要準備好竹片,兩頭都要削尖。長度取決於苗床的大小,它們應該建成弧形(類似育苗溫室)。然後覆蓋薄膜,四周壓上泥漿,避免被大風吹走,達到保溫保濕的目的。四、棚內應放1-2土壤溫度計。當溫度達到30攝氏度以上時,苗床兩端的薄膜應揭開,以使空氣流通,避免幼苗受熱時焦葉。如果持續晴天10天左右,要揭膜噴壹次,最好水肥結合(腐熟的人糞或L%尿素和0.296磷酸二氫鉀)。稀水應在淋水後施壹次,以免肥料傷害幼葉。第二次揭棚時要噴施葉面肥,這樣追肥和葉面噴施交替進行。但如果每次拋大棚都發現病蟲害,那就要先預防,保證苗床沒有雜草。最後,蓋膜。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