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媒體發展史的角度來看
媒介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媒介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科技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新科技的出現往往會促進新媒介形態的出現。新媒體在產生之初肯定會對舊媒體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之後,新舊媒體在不斷的磨合和適應中,會達到壹個新的更加平衡的狀態。舊媒體並沒有因為新媒體的出現而消亡,只是新媒體搶占了原有媒體的份額,改變了媒體體系的結構。
電子書是壹種新的閱讀媒介,現在正處於新媒體出現後對舊媒體產生巨大沖擊的時期。電子書與傳統書籍的競爭和沖擊不可避免。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媒介的當代發展已經證明,“新媒體的出現會導致舊媒體的消亡”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任何媒體本身都是由特定的技術手段構成的,有著其他媒體所不具備的獨特作用,但當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第二,從傳統書籍的特點來看
作為紙質出版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圖書之所以經久不衰,是由其自身的特點決定的。而且很多優勢是電子書所不具備的。
1.便於攜帶和閱讀。
不用任何工具,可以直接用肉眼閱讀,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無論是文字的清晰度還是視覺的完整性都有明顯的優勢,讓人讀起來很輕松。我們知道,瀏覽電子文檔比紙質文檔更難;當比較兩個或多個文檔時,使用紙質文檔要容易得多。
2.符合大眾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
傳統書籍的版式設計也便於人們攜帶和裝訂,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和心理。紙媒帶給讀者獨特的閱讀體驗,這是電子書難以給予的。
3.便於長期收藏。
壹些經典書籍,具有收藏價值,可以反復閱讀,其悠久的歷史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4.低價
低廉的價格在幫助當前社會的人們閱讀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從電子書的特點來看
人們之所以會思考電子書是否會取代傳統書籍,是因為電子書具有突出的優勢:
1.存儲密度高。
只要壹張小小的CD,就可以裝下壹書架的書。
2.資源的高享受。
壹本傳統的書,買回家,幾個人看。它只能被圖書館裏的壹些人閱讀,但不能同時被借走。另壹方面,電子書可以被很多人同時下載或在線閱讀。
3.具有交互功能。
對於書籍中存在的問題,即使反饋給出版社,也可以很容易地與其他讀者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4.很容易復制,流傳很廣。
只需點擊幾下鼠標,拷貝就完成了。傳播起來更容易更快。
5.節約資源,有利於環境保護。
書籍的印刷需要大量的紙漿和油墨,電子書完全沒有必要。
6.流通環節簡單,沒有庫存銷售。
數字圖書沒有實體形態,網絡是流通渠道。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可以以網絡為載體,使出版物以數字化的方式直接與讀者見面,不需要任何中間人或其他媒介介入出版商與讀者之間。
7.可以按需打印。
根據讀者要求,可按需小批量印刷,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比如壹些學術書籍賣的不好,不容易造成庫存。
8.便於版本的更新、修改和重新發布,便於查詢和檢索。
傳統書籍的改版改錯比較麻煩,需要經過制片、打樣、輸出、再次裝訂等復雜的流程。與此相比,修改和更正數字圖書要容易得多,只需將修改後的數字圖書放在網站上供讀者更新即可。永遠不會絕版,永遠不會缺貨。
凡事都要看雙方,電子書也有其局限性。
1.不容易讀懂。
長期對著電子屏幕對眼睛和上海都是有害的。如果看壹些長文章,會比較費力。
2.電子書仍然沒有標準化的格式。
電子書支持的格式有很多,包括TXT、HTML、EXE、WDR、CHP、HLP、OEB、PDF等。這些格式互不兼容,互不協調,基本導致讀者在購買壹本電子書時,只能使用相應的閱讀軟硬件,這必然會給讀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格式標準化問題是電子書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3.電子書對閱讀環境的要求很高。
看電子書無非三種方式:
(1)在線閱讀。讀者通過互聯網獲得所需的電子文件後,可以直接在網上閱讀。
(2)下載閱讀。從網上下載電子文檔,在單臺計算機(PC或終端)上閱讀。
(3)用專用的手持閱讀器閱讀。例如,國外最早引進的軟書和口袋書,以及中國的“袖珍書房”。
但無論哪種方式,都必須有網絡和硬件設備的支持。對於我國普通觀眾來說,購買這樣的硬件設備並掌握其使用方法還是比較困難的。比如農民朋友買本書學種田,或者紙質書更合適。
4.電子書的隱私很難保護。
傳統書籍購買後,誰在哪裏讀什麽作品,作者和出版社都是不可知的。
電子書不適合社會上很多讀者。
由於電子書閱讀模式的特點,限制了社會上的壹部分讀者。人在閱讀的時候,電腦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輻射,所以對於特殊人群要盡量避免這種閱讀方式。另外,不是所有人都在線。
6.電子書滿足不了收藏者的欲望。
裝幀精美、內容精美的紙質書會激發人的占有欲。尤其是在有著悠久藏書傳統的中國,對紙質書的偏愛和收藏不易消失,電子書無法滿足讀者這方面的要求。
7.電子書在保護作者版權方面也有局限性。
電子出版的壹個顯著特點是復制信息非常容易,人們在電腦上按幾個鍵就可以快速復制和重復利用信息。因此,與傳統出版物相比,電子出版物更容易被盜版,從而引發版權糾紛。
8.互聯網上的信息傳播缺乏約束和規範。
大量重復信息和虛假信息隨有效信息在網上流動,增加了讀者獲取信息的難度,阻礙了有效信息在網上的快速傳播。電子出版不具備傳統出版所具備的審查和質量控制手段,通常會有壹些虛假信息在其中。因此,仍然有許多人對電子出版物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可靠性持懷疑態度。
9.對外界的依賴性很強。
作者在網上提供的電子書的硬盤壹旦被破壞,書中的內容就可能永遠丟失。如果管理數據庫的公司停止提供,或者出版社倒閉,誰也不知道它的作品會怎麽樣。
傳統書籍和電子書各有利弊。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應該是對立的。在互聯網時代的大潮中,電子書與傳統書籍結合互補是壹種可行的選擇。網絡引入傳統書籍的內容以豐富其內涵,傳統書籍借助網絡擴大自己的傳播範圍。它們是互利共贏的。
網絡出版是出版業的大勢所趨,電子書的市場空間會逐漸擴大。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科技進步的選擇。
傳統書籍雖然各有優勢,但如果按兵不動,不根據新時期受眾的需求做出適當的改變,結果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