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是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壹。寓意:告別春天,告別立夏。長夏預示著夏天的到來,天氣會越來越熱。在古代,人們舉行盛大的儀式來迎接夏天;人們逐漸形成了吃“五色飯”、吃雞蛋等壹系列習俗,寓意消災祈福。
長夏稻:
長夏之前的每壹天,孩子們都會向隔壁的第壹戶人家要壹碗米飯,這被稱為“拿夏夏米飯”。挖點竹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夏天露天煮米飯和食材,米飯上放青梅和櫻桃,前天分發給飯家,每家壹小碗。民間認為,兒童食用後可以預防中暑。
長夏米中含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調味品。,意為“五谷豐登”,長夏吃五色米,也表示壹年四季身體健康。
長夏蛋:
這是江南漢族的習俗。每到長夏,人們就吃煮雞蛋或者鹹鴨蛋,以為長夏吃雞蛋可以強身健體。長夏蛋是那天長夏最經典的食物。長夏的前壹天,長夏在家做雞蛋,壹般是茶葉或者核桃殼,蛋殼慢慢變紅,弄得滿屋都是好吃的。茶蛋要趁熱吃。吃的時候要澆上好的紹酒,撒上壹些細鹽。酒香馥郁。
除了吃長夏蛋,還有其他玩法。煮好的雞蛋,挑出完整未破的,用彩色線織成蛋蓋,掛在孩子胸前或窗簾上。小孩子也要倚長夏蛋(也就是摸蛋),這是這壹天最開心最激動的事。靠雞蛋,就是蛋殼堅而不碎。
長夏粥:
長夏粥是湖南耒陽的傳統小吃,屬於長夏節食品。這道小吃是耒陽飲食的必備。耒陽人歷來重視農桑活動,對二十四節氣特別敏感。每到節氣來臨,人們總愛通過壹些祭祀的形式來慶祝美食,直觀生動地提醒對方不要忘記農事,不要錯過農時,從美食中享受生活的樂趣。例如,在漫長的夏季,這是插秧的季節,耕作是艱苦的,所以每家每戶都煮長夏粥,以表達他們對豐收的美好願望。
長夏粥以大米為主料,配以精肉、湯圓、粉條、筍幹、香椿、豬內臟、紅棗、豌豆、豆芽、雞蛋。煮好後,熱氣騰騰,香氣四溢。鄰裏之間,互贈禮物,壹是展示自己的本事,二是融洽感情。可惜長夏粥只能在長夏時節吃。
長夏水果:
長夏果,又稱長夏果,是壹種節日食品習俗。長夏節吃的壹種湯圓和湯圓,就是把米飯蒸熟,搓成小湯圓,然後和豆芽、豆幹、蝦米、豌豆壹起煮成“湯”,稱為“長夏湯”,也叫“長夏餃子”,全家人壹起吃。俗話說“食長夏”,不怕大雨(敢在雨中作業)。
漫長的夏天過後,又是壹個炎熱的夏天。人們在漫長的夏天吃壹些食物,通常是希望祈求和平。
其他習俗:
浙江嵊州人認為,拄拐吃雞蛋(意為“養”),夏天拄拐吃竹筍,拄拐吃豌豆;
湖南長沙人夏天吃用糯米粉摻鼠尾草做成的湯圓,稱為“長夏湯”。民間有句俗語叫“吃長夏湯,馬史入坑”,“長夏吃個球(讀作“陀”),壹只腳過河”,指的是他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郊區的農民長夏用小麥粉和糖做成條狀的食物,這種食物被稱為“麥蠶”。人們吃了它們,就可以避開“夏天”。
湖北省通山縣的人們把長夏視為壹個重要的節日。長夏,銅山人,吃泡過的草莓、蝦仁、竹筍,人稱“吃泡過的眼睛,吃蝦仁力氣大,吃竹筍強腳壯骨”。
閩南長夏吃蝦面,就是買蝦,在面裏煮。蝦煮熟後變紅,表示吉祥,蝦與夏天諧音,是對夏天的祝願。
閩東長夏主要吃“輕餅”(面粉加少許鹽烤)。
閩東的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用水浸泡後做成菜肴,而交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切成兩半,吃炒好的豆芽、韭菜、肉、廢菜。
周寧縣春池鎮部分村莊吃“長夏糊”,分為米糊和紅薯粉糊兩種。用大鍋煮糊湯。湯的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竹筍、野菜、雞鴨水、豆腐等等。鄰居互相邀請喝糊湯。這類似於浙江東部農村長夏吃“齊家粥”的習俗。
“齊家粥”和“齊家茶”是在漫長的夏天品嘗新事物的另壹種形式。齊家粥是壹大鍋粥,由鄰居的大米、豆子和紅糖制成,供大家分享。七個家庭帶來了白的焙茶,混合後煮熟或泡成壹大壺茶,然後大家聚在壹起喝。這些粥或茶不壹定是美味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的重要社交活動。
長夏,浙東農村,有吃“七家粥”的習俗,即農民之間互贈豆米,用黃糖熬壹鍋粥,稱為“七家粥”。據說吃過這種粥後,鄰裏和睦,他們壹心想去夏耕夏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