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從多姓村到單姓村:東南宗族社會生存策略研究(二):姓氏宗族

從多姓村到單姓村:東南宗族社會生存策略研究(二):姓氏宗族

當地多為山區,水源少,再加上水稻種植,使得水成為生存的命脈。

豐順縣1943前期災害造成“大饑荒”,大量人員死亡,影響建國後的婚姻。到現在,老人說起這件事還是心有余悸。

爭奪水資源引發的宗族爭鬥比比皆是。例如,前面提到的唐的溫氏家族和鄰村的陳氏家族就曾多次為爭奪水源而發生爭鬥。

在小水源和當時的技術狀況下,水源很重要,勢在必行。宗族人口是勝負的關鍵。弱姓失去水分後幾乎無法生存。

2.風水

常被視為關系到氏族命運的資源。豐順縣客家爭風水的例子很多,各種占便宜的手段都有。

比如上面提到的徐姓,就被認為是偷了楊姓的風水,人口發展了;而得黃姓風水是宗族興旺的關鍵;恐怕我們現在永遠無法完全了解真正的真相。

還是那句話,前面說過,曾文也和宋姓爭過風水。據說原來的地方是宋家的,地名宋龍鋪,宋家的風水。後來文家的人為了宋家的風水打起來了。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也動用了政府的力量。之後,宋姓逐漸衰落,現在附近地方已經找不到姓宋的人了。

再比如曾文,也是因為風水和鄰近的陳姓交惡。據說曾與是叔侄關系。曾的祠堂最初是建的,陳的後來在旁邊建了壹個茅屋。後來發展緩慢,引發糾紛,把曾趕出老祠堂,放火燒屋,結果七屍八命。經過政府幹預,曾氏宗祠終於被占領。從此,兩個姓氏世代為敵。直到現在,壹些姓曾的老華僑仍心有余悸。

3、土地、山場

這兩個是重要的生活資源。土地和山野的占有往往與水源和風水聯系在壹起,但有時也不盡然。土地是農業民族的主要生存資源,圍繞土地占有的鬥爭十分普遍。為了不失去這壹寶貴的資源,各氏族都采取了極端的手段來維護它,其中,分享農田的方法是最安全的手段之壹。“不毛之地無人耕,有人爭”的口頭禪,可以看作是頻繁爭奪土地財產的證據。此外,對山田的爭奪也是鬥爭的起因。有的地方爭的是樹,而豐順縣更多的是爭柴火的活資源。因爭奪山場而引發的爭鬥,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才出現。

4.其他人。例如,賭博和猥褻婦女

這種引起宗族鬥爭的事情,往往是由宗族矛盾引起的,這些事件只是導火索。

以上原因引起的宗族鬥爭有時異常激烈,經常會有爭鬥。冷兵器時代,決定氏族強弱的因素往往是人口。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麽人口增殖在農業族群的文化定位中如此重要。筆者在粵北始興的田野工作中發現,那裏的客家人往往把最好的風水留給“埋人口”的祖母,而不是“埋財富”的祖父。在對豐順縣喪葬習俗的調查中還發現,客家喪葬儀式中有著豐富的象征系統,以人口增長為主要訴求。

同時,我們可以理解,農業民族的壹系列文化制度,他們的神靈崇拜,宗族制度,他們的祖先身份,他們的聯合宗族行為,都是生存所必需的。維持群體生存的集體主義倫理也與其生存需求有關。其對神靈的崇拜是維持龐大人口的精神手段;氏族是維持龐大人口群體的組織手段;民居是維系龐大人口群體的空間手段;倫理是維持龐大人口的常規手段。只有大集團才能生存,而要維持大集團,就必須舍利取義。所以小家庭的利益被放在了後面。至於個人,在這個文化體系中,沒有地位很正常,除非能提高宗族的地位。比如壹個高官讓宗族強大,那麽這個人就會被神化,因為他是超越常人的。

動詞 (verb的縮寫)環境、時間和技術:影響過程的因素

在考察豐順氏族定居的原因時,我們發現地理環境(空間)、時間長短、科技發達程度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就地理環境而言,粵東南部山區水源少的稻作種植環境使宗族壟斷水源成為可能和必要,這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宗族鬥爭的激烈程度、宗族的分布格局和居住聚落的形式。與北方旱作農業區相比,南方宗族具有單姓村的壹般特征,而北方宗族則是多姓村的形式。這可能與北方旱區的農耕對水源的依賴性較小,可以通過打井來解決有關,因此壹般不需要大的人口群體來壟斷水源,因而也不需要很強的氏族排他性。與水源大的農業區相比,水利和洪水成為社會因素,這也是壹個區別。

就時間尺度而言,我們也可以做壹個南北對比來說明。在北方平原,每次發生戰爭,往往都會造成“橫掃千軍”的災難,戰後再慢慢恢復。從南宋開始,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壹直到近代和上個世紀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戰爭和戰亂在很多地方造成了周期性的人口重建,使得宗族的歷史難以長久。所以可能還停留在“各姓合力保* * *”的階段,排斥宗族為時已晚。作為反例,我們還可以舉出深圳寶安龍華、觀瀾的客家村落,那裏的人口是康熙25年後重建的。海禁解除後,大批客家人壹起遷入這壹帶。至今仍有60%左右的村莊有多個姓氏。在時間尺度上,粵東星美地區有大量剩余進行宗族的發展和排擠。據史料記載,星美地區從南宋開始就有相當的人口基數。宋末,由於大量宗族響應文天祥號召,遭到元兵殘酷鎮壓。從汀江下遊,包括梅江到漢江入海口,人口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明初以後,大量家族從閩西、閩南進入粵東,填補空缺。壹起旅行的親朋好友壹起同居,組成了壹個多姓村,開始了宗族的發展和鬥爭。從那以後,這個地方基本上沒有發生過任何戰爭或者其他災難可以導致人口重建。因此,宗族的發展可以在不受外界幹擾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邏輯進行,實現從多姓村向單姓村的演變。作者認為,這種社會保持基本穩定的時期是當前聚落形態形成的重要條件。另外,多姓村向單姓村演變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麽?氏族的人口發展也需要壹定長度的時間。

第三,科技發展水平決定了氏族鬥爭的形式,導致人口群體龐大的需求,這是壹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從明初到清末,從軍事鬥爭的技術角度來看,基本屬於冷兵器時代。大量頻繁的氏族鬥爭,其最高形式是爭鬥。在這種鬥爭形式中,有效人口成為決定氏族存亡的因素。揭陽的觀音山就是這種情況,我們在上壹篇文章中引用過。除夕夜,200多人的村子全部被殺光,夷為平地,只剩下100人。在這個血淋淋的事實面前,人口規模的決定地位就變成了* * *知識,大人口群體的共同生活和人群凝聚的相關手段,包括宗教、倫理、宗族等衍生出來的觀念中的生存策略,是絕對必要的。作者手頭也有壹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上面提到的曾文家,與同村的陳發生矛盾後,成了世仇,多次打架。盡管政府壹再幹預,但和平生活仍然是不可能的。在強鄰的壓迫下,很多人逃亡,這壹點在族譜上還是有所體現的。後來“溫氏家族”變成了“曾文氏家族”,依靠曾姓的幫助謀求生存,但遠水救不了近火,還在不斷衰落。民國時期,曾文家先後出了幾個軍事人物,其中壹個是軍需總監,把大量火器還給宗族,獲得了裝備上的優勢,壹下子穩定了局勢,使宗族的人口規模劣勢相對緩和,在強鄰之下得以生存,成為今天的格局。

六、組織與凝聚力:宗族生存的優越性

最後,為什麽單姓聚落群打敗了異姓群?換句話說,為什麽氏族聚落會取代非氏族聚落?作者認為原因在於銜接手段和銜接程度的不同。

多姓村不同姓氏的匯總方式主要有:

1,神靈崇拜

對“王業”的崇拜在這壹帶的村子裏很普遍。有三個王子:劉備,關羽,張飛。婦孺不識字,只叫大王、二大王、三大王。還有三個“太子”,統稱“三太子”。

縣城的湯坑鎮,基本都是圍繞著“觀音寺”展開的。這個圍繞著“關爺廟”的小鎮,原來是最早建的* * *姓三村之壹的“金頂村”。這裏很多村子都叫“村”。“寨”原意為“營”,是壹個軍事術語。客家民居往往要考慮其軍事功能,“營”本來就是各種姓氏聚居的地方。位於鎮中心的關帝廟,成為所有姓氏的精神中心,也是“聚義”的象征。

三大古村落之壹的金甌村至今保存完好,依山傍水建起壹座高大厚實的圍村。據說清朝時“九軍”攻占了潮州、揭陽等地,卻在金甌村堅固的城墻下不知所措。金甌村被強敵幸免,靠的是村裏所有姓氏的齊心協力。在村子的高處,關帝廟赫然聳立,中間是夜讀《春秋》的“關爺”,還有“義人”楊留柱的牌位,以及所有在西邊倡導建村的姓氏。

其他很多村子,除了關帝廟,都是劉備張飛拜的。有的是三太子同寺,有的是各有各的廟。這些村莊往往是不同姓氏的村莊。

傳統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在當地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桃園成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像這樣建廟,恰逢各姓同居。在多姓同居的情況下,人們需要壹種超越宗族的精神凝聚方式。三王公的崇拜代表了所有姓氏的平等,共同自保的希望和“義”的行為準則,象征著所有姓氏放棄自己的小利益以服從所有姓氏的義,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凝聚和行為上的協調。

2.近親結婚

這是凝聚不同姓氏的人的重要手段。上面,我們提到了很多關於侄子和叔叔的故事。他們有的關系很好,有的出其不意,有的反目成仇,最後,有的弱姓遠門弟子,有的改姓,村子變成了單姓村。這些例子都說明,居住在村裏的不同姓氏的人,前期壹般都有通婚,通婚通過血緣交換的方式建立了不同姓氏的人的親屬關系,從而加強了他們的凝聚力。作為壹個通婚群體,在豐順縣歷史上激烈的宗族鬥爭中,他們往往是壹致行動的,尤其是弱小的宗族,需要依靠有姻親關系的強大宗族的支持。在壹個村莊裏,通婚的意圖更加明顯。

明初以後,在當地人口重建的過程中,很多作為客人遷居到這裏的人走在了壹起。面對地廣人稀的新環境,我們需要聯合姓氏的力量,開辟芳草萋萋;而占領生存空間資源,抵禦外敵,抵禦土匪和混亂,遭遇世界變局,這些都需要大量人口的保護。在做客之初,這種生存需要只能靠不同姓氏的力量來滿足。同行拜訪,朋友深情,自然就成了結婚的親人。生存需要無疑是主要原因。豐順縣的宗族直到1950年代初還嚴格實行“不得同姓通婚”,1960年代同姓通婚也有人指責他們“撿骨灰”,可見觀念根深蒂固。而其中的原因,恐怕不僅僅是“古訓”可以解釋的。文化人類學對婚姻社會功能的解釋在這裏更為貼切。

3.政治聯盟

田野工作獲得的信息表明,清代“紅白旗”鬥爭在豐順縣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使尖銳的宗族鬥爭更加復雜。陳與應的“紅白旗”之分在宗族之上,成為超宗族聯盟。壹些同姓的氏族屬於不同的氏族。同壹旗幟下的宗族往往壹致行動,使得鬥爭出現大規模、區域性,鬥爭程度更加激烈。

但是,比較同姓的人群呢?宗族,我們會發現它的凝聚力更強,組織更細致,所以最終可以用不同的姓氏來代替人口。

宗族,作為壹個血緣認同的群體,相比之下,它有更多的凝聚手段:

1,祖先崇拜

豐順氏族和客家地區的其他氏族壹樣,非常重視對開基祖先的崇拜。在宗祠中,開基祖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後世的世代都是以開基祖為宗,說明同壹個宗族同宗同源。這種與生俱來的紐帶將同姓的每個人都強有力地捆綁在壹起,使他們成為同壹個家庭的成員,人們的關系更加密切。相比之下,不同姓氏的人結婚形成的親屬關系就疏遠了很多。“親戚”相對於“親戚”,等於“外人”。當利益沖突時,“外人”自然成為被排斥的對象。

這裏的村莊與宗族相吻合。每個村莊都是壹個祭祀單位。在圍場的建造上,以祠堂為中心,以祖牌為中心點,形成多同心結構,是典型的客家圍場結構。建築有很多種,無論是方形的還是圓形的,都是圍繞祖牌而建的。壹個村莊就是壹個家族。說到底,都是壹根出來的,是壹家人。壹個村落,從空間設置上來說,就是壹個大家庭,是作為壹個整體存在的。核心家庭有時會有壹些明顯的空間分離,但往往這些分離的跡象也被剝奪了。宗族的定位是多代同居,上層社會的倫理主張和維護大家。張的家訓隱忍是維系大家的壹種手段。壹個村子裏的人都是“壹家人”,同輩人都是“叔伯兄弟”。傳統的官場文化也很尊重這種文化,受表彰的人的例子在民間廣為流傳。這壹點經常被民間宗族引用為行為的基礎。

2.宗族組織和家譜

圍繞著對祖先神靈的崇拜,同姓人口用憲法文書建立了有序的宗族組織?族譜確定,開基祖以下代代擴張的金字塔結構固化。在至高無上的祖先精神之下,有它的代言人,族長。每個人在宗族組織中都有明確的位置。他對上輩和下輩,對同齡人,老老少少的關系和態度,都很清楚。建立了壹個以祖先精神為金字塔頂端的等級社會體系。晚輩敬長輩,小弟敬大哥,形成了壹種見多識廣的服從關系。這種社會組織和規範的精密性和準確性是驚人的,它在行動的統壹性、指揮性和協調性上有很大的優勢,是不同姓氏的人群所無法比擬的。

3.連宗

客家族群在大的人口聚集群體中生活的傾向,也要考慮到聯合宗族的行為:

從局部來說,在壹個村落內部,宗族是排他的,最終實現單姓村;從鄰村來看,往往是同姓同居。他們有的是從原來的核心村遷移過來的,有的是從外地遷來的,同姓。還有的因為其他姓氏被迫改姓。這樣就形成了大規模的連片聚居地,動輒上萬人。豐順縣很多最紅的名字都是這樣的。

從更大的區域來看,分散的村落往往以壹個區域為基礎,成立自己的宗族聯盟,這是壹種常見的聯合宗族行為。比如豐順縣的祠堂往往屬於這壹類,以“祠堂”為單。在壹些有名望的士紳的倡導下,全縣同姓,立宗祠,編族譜,測繪宗族聯盟及其關系和地位。宗族矛盾發生時,往往會涉及到全縣姓氏群體的對抗。分散的宗族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尋求族人的支持,同姓的矛盾也會被調解。壹些姓氏,為此也設置了必要的銜接方法。其中,黃姓更具代表性。湯坑內嶺有座山叫虎頭山,因黃姓“虎頭蜂”墓而得名。它的墳墓可以追溯到明朝。據統計,後裔已達6萬余人,分布在豐順縣、揭陽等地,揭陽藍田原本遍地。每年人民都是滿山遍野。全國各地的黃姓都自稱虎頭皇後,寧化公。但據了解,這座墓沒有骨殖,墓主人也是南宋人,只埋了銀質勛章。可見這座墓的意義主要在於身份認同和精神融合。

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情況。筆者在粵北樂昌老坪石朱家尖做田野調查時,壹位老人反映,朱家尖和何家世代有矛盾,雙方在編樂時都是“歡迎親友參與”。同時也透露出作曲家知道如何做到不露破綻。他還說村裏有個祖墳,大家都會去祭拜,但其實這個墓是假的,裏面什麽都沒有。

這種由血緣認同形成的凝聚力規模,是不同姓氏的人群難以企及的!

4.孝的信條

在同姓人群中,還有孝道這壹信條,作為行為準則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壹信條,加上歷代統治者的大力倡導,作為上層階級意誌和主流文化的長期灌輸,培養了服從意識和責任感,規範了同姓人口群體的行為。

5.墓祭和祠祭的作用

年復壹年,重復的儀式強化了參與者都是壹家人的觀念。墓祭還有壹個作用:不斷提醒宗族成員,大家命運相同,壹榮俱榮,壹損俱損。因為風水在東南宗族的觀念中對宗族和人生命運影響很大,與利益相關聯。相比較而言,對君主的崇拜和祭祀在這方面影響不大。它固化和強調的“義”,壹旦村莊人口過剩,宗族面臨自保,自身利益大於不同姓氏的人,就不得不轉化為自身對“利”的追求。

在這種情況下,依靠“義”崇拜的異姓人口應該讓位於爭取宗族利益的單姓人口。

七、動力:壹點理解

上世紀90年代初,臺灣省的李壹元先生與法國遠東研究所的老戈文博士就中國傳統社會的動力問題有過壹次對話。他們問的問題是:在傳統社會中,祖靈和神靈哪個對人的影響更大?為了驗證壹個結論,在李先生的幫助下,老利用基金在閩西、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地區開展了影響較大的“客家傳統社會動力研究”田野調查。作者的研究表明,決定文化的最根本因素是人的生存需要,客家傳統社會的動力是生存鬥爭。祖先和神靈都是人們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精神整合手段和生存策略。他們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他們的角色是不同的。從社會融合來說,祖靈是給同姓人用的?宗族,而神靈更多用於不同姓氏的人,有時與商業經濟聯系在壹起。因為宗族是傳統社會的基本單位,是人們生存的基本方式,傳統社會的文化是在此基礎上產生、成長和塑造的。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祖先精神作為壹種生存策略的手段,是傳統社會更為基本的方面,其影響是深遠的,而神靈只是壹種輔助手段,有時是壹種階段性的生存策略。

  • 上一篇:什麽是家族企業?
  • 下一篇:企業網絡營銷策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