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當前文化體制改革的背景是什麽?

中國當前文化體制改革的背景是什麽?

Chu . com/jzrb/html/2011-12/02/content _ 31662 . htm?div=-1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第壹,順應世界文化發展趨勢,適應世界文化中心東移的需要。縱觀世界文化的歷史走向,有壹個結論是文化發展取決於經濟發展。比如,18和19世紀的世界文化潮流發源於西歐,以英法德為代表,20世紀的世界文化潮流轉向美國,以美國為中心,以日英法德為基本支撐點。今天,雖然我們國家的經濟素質還不高,文化軟實力還不強,但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全世界都開始向中國學習。因此,根據世界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規律,我們必須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適應世界文化中心的東移。

二是總結十六大以來文化建設的成就,對今後文化建設的新發展作出部署。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小康社會的文化發展目標,明確了“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具體任務。十七大報告和“十二五”規劃都作出了重大決策,用專章對文化領域的發展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經過八年的探索和實踐,文化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需要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中央必將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精神定位、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註重培育主流文化,振興民族精神,部署“文化興國”戰略。

三是補齊文化民生短板,回應人民群眾文化民生新期待。“文化民生”是壹個新提法。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加迫切。因此,“改善民生”也成為“民生”問題的壹部分。應該說,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還遠遠落後於人民群眾的需求。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如果人均GDP達到3500美元,社會將從小康進入富裕階段,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0%以下,文化消費將出現跨越式“井噴”,並保持長期增長勢頭。文化消費將占個人生活總消費的20%以上。然而,中國的文化消費僅占個人生活總消費的10%左右。文化消費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東部高於西部,城市高於農村。投資、人才、大規模高標準的文化設施和文化地標建設項目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狹窄區域,農村和城鄉接合部的居民文化生活較差。因此,在今後壹個時期,中國將建設更多的文化設施,生產更多的文化作品,以滿足群眾的需求。

第四是重塑社會倫理,打擊社會醜惡的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利益格局進壹步調整,社會階層進壹步分化。同時,社會主流文化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社會核心價值觀沒有深入人心,所以社會道德出現了壹定程度的滑坡。比如,不顧集體利益盲目追求極端個人利益的腐敗現象依然存在,忘利、誠信缺失等道德失範現象時有發生,封建迷信、黃賭毒在壹些地方死灰復燃,危害食品安全的詐騙活動屢禁不止,見義勇為者必將得到各種各樣的善報。因此,要禁止和杜絕上述現象,必須重塑社會道德規範,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完善社會制度。

五是踐行文化建設宗旨,強化文化教育導向功能的需要。文化建設的宗旨和黨的宗旨壹樣,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就是說,文化建設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提高國民的文明素質。但在現實生活中,壹些文化建設單位和壹些文化工作者為了經濟利益,單純追求“眼球效應”,熱衷於報道明星打架、婚外情、泄密等八卦新聞,甚至胡編亂造。通過“惡搞”和“戲謔”,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題材主題時尚化,甚至低俗化,不僅不能教育人,提高人的文化素質,還會導致人們的欣賞水平下降。這就要求文化建設單位和從業人員要站穩群眾立場,理順與群眾的關系,堅持與群眾站在壹起,在思想上牢固樹立群眾的主體地位,在工作中堅持從群眾中來、從群眾中去的根本方法,正確處理滿足需要與提高素養的關系。

第六,需要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現在的文化體驗往往要麽依附於政績,要麽與經濟發展掛鉤,轉化為GDP。文化已經失去了其最神聖的功能——促進文明,以及自身的發展和繁榮。這種情況是文化無意識的表現。人類壹旦失去文化自覺,就會陷入迷茫、無序、混亂、失去自我,甚至回到愚蠢。相反,文化自覺是真正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並自覺承擔。因此,文化建設要遵循自身規律,增強自覺性,尤其是站在文化前沿的知識分子更要保持遠見卓識,主動承擔。同時,公民要增強文化自信,認識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地位,珍惜和弘揚中華文化的主流和精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導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和當代先進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 上一篇:電商平臺有哪些表現?
  • 下一篇:福州賽龍舟錦標賽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